新行老
許三件說完話,屋子里一陣嘩然。
然后又有一個女子,攙扶著個老婦人走出來。
女子開口說話道:“我家公婆在西市擺攤收、賣瓷器、陶器,有四十年之久,公公過世之后,婆母帶著我們夫婦繼續做這買賣,遇到瓷行討要三百貫行例錢,我男人不肯交,就被他們砸了攤子,還打壞了腿,到現在不能下地行走?!?/p>
女子說到這里,攙扶婆母的手不由自主地顫抖,眼睛也跟著發紅,老婦人拍撫兒媳的手背道:“莫要害怕,狀紙已經遞送去了衙署,定能為大郎討回公道。”
說完這話,老婦人接著向眾人道:“老婆子崔梅,西市收瓷幾十年,那些冒充大窯燒制的瓷器,即便燒制的再像,也別想騙過我?!?/p>
“崔婆子收瓷,我修瓷,”一個六十多歲的老翁走出來道,“經我手的瓷器大大小小成百上千,鋦釘還是黏合,或是漆補,沒有我不會的。”
老翁身后是他的兩個徒弟。
老翁拉過一個徒弟的手給眾人看,那只手少了食指和中指:“我這最得意的弟子,不就是戳穿你們造假前朝名窯,被你們砍了手指嗎?你們哪里是奪了他吃飯的碗,你們是在警告老頭子,莫要與你們作對。”
“瓷窯的工匠算不算?”
三個漢子走過來,年紀最小的也有四十多歲,年長的五十多,穿著粗布衣裳,露出一截粗壯的小臂,指甲里還有沒有洗掉的泥土。
其中一個漢子道:“東家扣我們工錢的時候就說過,一些是要用來交行例錢的?!?/p>
聽起來就是借口,但工錢是真的扣了,現在說交了行例錢有沒有錯?
“那我們向汴京運送瓷土一樣交行例錢,一船瓷土最少交二百文,有時候還要給修繕費?!?/p>
“還有我,就是賣匣缽的,也得交行例錢。”
燒制瓷器時,需要用匣缽盛放,防止瓷器在燒制時被污損,所以就有了買賣匣缽的商販。
說話的人越來越多,關鳳林這時才發現,站在屋中的沒有一個是無關之人,而且不說都是本行翹楚,在坊間也是能叫得出名號的人物。
這些人與手中握著大瓷窯和多個鋪面的商賈不同,他們賺的銀錢不夠多,多數做著瓷行認為低賤的活計,瓷行從來只會向他們索要銀錢,不可能讓他們議論行會中事務。
現在謝氏將他們都找了過來。
說完話,眾人都坐在椅子上,不會寫字的讓人代筆,紛紛上交紙箋。
善慶不肯挪位子,卻也沒有人與他爭辯什么,燒瓷的兩個漢子,干脆將他擠到一旁,動用他面前的紙筆。
這些人要推舉誰做行老,可想而知。
關鳳林的面色發青,臉上滿是不甘心的神情。
等眾人都寫完之后,市易務的文吏展開紙箋,開始合算票數。
“算好了。”
“謝娘子二十七票,關鳳林十五票,瓷行新任行老是謝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