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應中連忙擺手,“別問我,我不知道。”
馬春口無遮攔道:“你們這些當官的,沒有幾個身家干凈。”
吳應中忙替自己辯解:“話可不能這么說,老夫就是個書吏,哪來什么門道貪污受賄?”
這倒是老實話。
之前吳應中并未細想,聽了馬春的言論后,也不由得對薛郎君生出幾分猜測。
這么高調宣揚善事,他背后肯定需要足夠多的錢銀支撐。
衙門里的情形他們已經略有耳聞,撈錢的門路多得很,那薛郎君若要在魏縣立足,與官府的關系肯定不一般。
吳應中混跡官場幾十年,自然也見多識廣,商賈士紳衙門勾結比比皆是,官官相護更不消說。
馬春的質疑,可見是有依據的。
這不,當天下午陳皎就差人去打聽薛家在當地的背景。
不探不知道,一探嚇一跳。
那薛良岳在魏縣產業眾多,開得有柏堂、錢莊、當鋪和客棧酒肆等產業,在魏縣可是實打實著的大戶。
據說其人是以客棧起家的,非常有商業頭腦,為人樂善好施,信仰佛教,在當地百姓心中舉足輕重。
這么一個人物,確實引起了陳皎等人的好奇。
吳應中早就猜到她想動當地士紳,怕她把簍子捅大了不好收場,索性慫恿她動薛良岳這頭肥羊。
原因很簡單,此人是商賈,縱使他再有能耐,也不過是跟地方衙門掛鉤,不至于牽扯到地方士紳的利益,不會引起他們抱團抵御。
之前徐昭猜不透陳皎來魏縣到底要干什么,聽了吳應中的揣測后,心里頭震驚不已。
動士紳群體,勢必會掀起波瀾,甚至鬧大了還會捅到淮安王跟前,無法收場。
要知道士紳在地方舉足輕重,他們自身就跟官家有牽扯。
一些是致仕的官員,一些則是有家族背景的成員,還有一些在當地德高望重。
這類群體上能跟衙門談判溝通,下能為百姓請命,甚至籠絡他們為我所用。
這是地方上的情形,若放大了來說,就是世家門閥了。
像淮安王府內部,鄭氏一族算得上世家,他們的親信遍布整個惠州,滲透了州府內部各個職位。
再往上走,鐵打的世家門閥,流水的王侯。
皇帝可以一茬又一茬換,但世家還是那幾家,把朝廷高官要職徹底壟斷。
陳皎想要動這群人,無異于作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