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從另一個角度來分析這個問題?!?/p>
“周王室失去權威,列國公室也大多被貴族架空,大量的諸侯國被兼并?!?/p>
“圍繞他們建立的行政體系,也基本失去了作用。”
“這也意味著,這些體系下的從業者們,也失去了作用。”
“說的直白點,他們失去了工作,只能另謀生路。”
朱標手上不停的做記錄,已經顧不上說話了,只是時不時的點頭表示聽明白了。
“現在我們再來說另外一個問題,教育?!?/p>
“學校,在夏商西周時期就存在了。”
“《孟子·滕文公上》記載: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學則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倫也?!?/p>
“只是,當時的學校是國家創建的,只有貴族子弟才能去學習?!?/p>
“但在官辦學校之外,掌握知識的貴族、士人,也會開辦私學教授自家子弟讀書?!?/p>
“禮崩樂壞之后,官方學校就辦不下去了?!?/p>
“反倒是貴族、士人開辦的私學,受到的影響不大,一直延續了下去。”
“所以孔子才會說,禮失而求諸野。”
“那么現在,我們再回顧上面所說的話,禮崩樂壞士人階層失去了工作?!?/p>
“以前他們讀書是為了做官,現在做不了官了,該怎么辦?出路在哪?”
“當時整個士人階層都陷入了迷茫?!?/p>
朱標若有所思的點點頭:“他們之中的佼佼者,建立了諸子百家對吧?”
馬鈺頷首道:“是的,普通的士只能隨波逐流?!?/p>
“其中的佼佼者,開始思考世界為什么會變成這個樣子?”
“該如何解決現存的問題,讓天下恢復和平?!?/p>
“然后各學派的創始人,基于自身的見聞和學識,提出了自己的解決方案?!?/p>
“于是就有了諸子百家。”
朱標點點頭,說道:“諸子負責的工作不同,接觸的事物不同,看問題的角度也就不同?!?/p>
“所以他們的思想才會有如此大的差異。”
馬鈺贊道:“正是如此。”
“墨家者流,蓋出于清廟之守。”
“道家者流,蓋出于史官?!?/p>
“法家者流,蓋出于理官?!?/p>
“這些在漢書·文藝志中有詳細記載我就不多說了,回去你可以自己翻書了解?!?/p>
朱標沒有再說什么,只是將這一篇的名字記錄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