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她想到了自己的幾個孩子,主要是朱標、朱樉和朱棡。
同樣的三兄弟,相似的環境,相似的教育。
為何朱標就很優秀,朱樉和朱棡性格就有那么大的缺陷呢?
這是之前她一直都很困惑的問題。
此時,聽完馬鈺的一席話,她終于找到了答案。
也找到了問題所在。
朱元璋特別疼愛孩子,生怕他們吃虧,恨不得將所有知識都塞進他們的腦子里。
從小不光教他們讀書習武,還教他們人心險惡的道理。
區別是,朱標年長一歲多又是太子,夫妻倆尤為重視他的教育。
很早就為他請了名師教導,后來更是拜宋濂為師。
宋濂是大儒,教的是儒家的學問和做人道理。
說起來,因為教育孩子這事兒,朱元璋沒少和宋濂起沖突。
朱元璋覺得宋濂教的不實用,讓他教點別的。
宋濂覺得自己教的就是圣人之道,堅決不改,除非將他換掉。
朱元璋很生氣,但也無可奈何。
宋濂確實有學問,這一點誰都不能否認。
且文壇
是非,權衡
再想想朱元璋對孟子思想的態度,就不奇怪了。
馬鈺提出教育尺度問題,就是希望能在這方面做出改變。
不求每一個都能成為賢王,起碼不要出那么多變態。
這也算是他能為百姓做的為數不多的貢獻了。
過了許久,馬皇后才清醒過來,說道:
“鈺兒,今日你這一席話,使我茅塞頓開啊。”
馬鈺謙虛的道:“不過是一家之言,能對姑姑有所幫助就好。”
馬皇后說道:“太有幫助了……你說想自己學習的事情,我同意了。”
馬鈺笑道:“謝姑姑體諒……不過,能讓馬燁去大本堂跟著學習嗎?”
馬皇后非常高興,沒有任何猶豫的道:
“可以,你能這般為他著想我很高興,讓他跟著你是個正確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