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手工制作好的德州扒雞味道跟那些網上售賣的真空扒雞完全不是一個味道,一來時間久了味道會變,二來工業化流水做出來的味道距離好吃還是太遠。
擺好了造型,就該起鍋焯水了。
跟平常焯水不同,水開之后,樓遠舟將整只土雞放進水里,用勺子不住地將熱水澆在土雞上面,沒過幾分鐘,原本看起來不怎么緊繃的雞皮就變得緊繃光亮了不少,這也就說明焯水結束,控干水分之后,就可以給雞肉上糖色了。
【措手不及】
給德州扒雞上糖色的方法有很多,許多店里喜歡用麥芽糖來完成。
通常都是在鍋里加入清水后混入麥芽糖攪勻,再將這糖水一遍遍地澆在整只雞上面,上色容易,而且炸出來的顏色透亮好看,當然,也有用來給烤鴨上色的,算是個比較通用的方法。
可惜樓遠舟今天轉遍了附近的市場,里面的攤位愣是沒有一個賣麥芽糖的,不是剛賣掉了就是根本沒進貨,也不知道到底是運氣不好還是什么,難道最近都愛吃麥芽糖?
無奈,最后就買了瓶品質還算不錯的蜂蜜回來,畢竟不能為了這么點材料就讓廖衛千的人來送貨,而且他也懶得再去別的地方找了,沒有麥芽糖一樣能做得好吃。
樓遠舟把買好的蜂蜜混上一點清水攪勻,順便讓宋勝將兩只土雞身上的水擦干。
焯過水的雞肉現在看起來肉質比原來緊實得多,甚至能夠看得見反光,對于一些吃貨來說,這可以算得上是相當大的誘惑。
“好了老板。”
將擦干的兩只土雞放在干凈的案板上,宋勝示意樓遠舟自己的工作已經做好,只見對方用洗干凈的手沾了些兌好的蜂蜜水,開始在雞肉的表面涂抹。
雖然不及醬油或者老抽的顏色看著濃重,但也能明顯地看到一層淺淺的金黃色裹在表面,比起原來的顏色要好看上不少。
而且用蜂蜜和麥芽糖上色就是會這樣,不急于一時,等待會肉進了油鍋之后那顏色才能顯得更好看。
很快,兩只土雞就已經裹滿了蜂蜜水,宋勝這邊按照樓遠舟的要求起了鍋,開始燒油。
因為整只雞總的來說還是挺大的,所以這燒油的量少不了,在一般餐廳可能沒什么,但是若按照家庭平常炒菜的標準,那是絕對的“媽見打”,而且是見一次打一次的水平。
而且為了上色方便,這鍋用的也是餐廳里常用的油炸鍋,夠深,夠大,用來炸大的東西最是合適,不僅能一次把食材全部放進去,也不會出現油澎出來的情況。
大半鍋油金燦燦的,隨著鍋里溫度的上升,看著還是有點治愈。
一點一點的小泡泡從鍋里咕嘟嘟冒出來,油溫差不多也來到了五六成熱的水平,接下來就該下鍋了。
樓遠舟讓宋勝往后站了站,然后用專用的鉤子把兩只土雞鉤住,另一頭掛在夾住鍋上的架子,而鉤子的長度剛剛好能讓整只雞全部沒在熱油里。
當然,這是在有這種深口炸鍋的情況下,若是換成一般家庭,定然只有普通的鍋,那么上色的方法自然就要換一換才行。
比較常見的還是要準備大半鍋熱油,之后去找一個能把整只雞放進去的漏勺,一手將裝了整只雞的漏勺半浸入鍋里,另一只手拿著炒勺舀熱油澆在雞肉的表面,基本上就跟之前焯水的流程差不多,多重復上幾次,也是能達到給雞肉上色的目的。
不過這種方法還是有很大弊端的,因為隨著油溫的上升,飛濺出來的油會越來越多,而且方向也不受控制,稍有不慎可能就會燙傷,哪怕人安然無恙,基本上灶臺周圍也會變得一片狼藉,這也算是很多家庭不會自己做德州扒雞,而是選擇出去買的原因。
當然還有一種辦法,可以先把半只雞浸在鍋里,同時用鍋蓋將鍋子蓋住,等在油鍋里的那一面雞肉上好了色,就再換一邊,相對來說可能掌握火候的難度會大一些,但卻安全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