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對于科研來說,既是一種常態,雖然是科研人員不想遇到但是無法避免的,但是反過來想,它也是別樣的排除。并不能說是完全失敗,只能說是還走在通向成功的道路上。失敗的經驗,也有助于吳桐少費一點兒推延時間,或許能夠更快走在成功的道路上。
這個項目,從她動了念頭,到如今,也有快一年的時間。
只是,這一年里,一個課題接一個課題,一個項目接一個項目,總有其他項目把這個課題擠到邊邊上去,吳桐還真得沒有徹底抽出時間,來傾心去研究它。
包括這會兒,吳桐都覺得,她可能還要暫時擱置下這個項目,不能以它為年后
清晰
導彈的三種指標互相約束,聯系緊密。
導彈設計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統籌安排各項指標。
一般提高射程會導致命中精度下降,威力越大的戰斗部對命中精度的要求越低,增大射程需要更多的燃料,又會壓縮戰斗部體積,減小戰斗部威力。
吳桐小型化空空導彈得新體系,在于吳桐革新了燃料和發動機能效,在有限的條件下,做出了極致的突破方案。
有了更高效的燃料和發動機,自然不需要以增加燃料來達到增加射程的目的。
同時,得益于陸驍推導的革新指導裝置,精準定位打擊能力,也在pl-15上面,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再加上新型高能danyao,同理縮小的戰斗部,卻不會縮小戰斗部威力。
只是,基于當時的設計,是在當時吳桐知識儲備的基礎上,做得設計。時隔一年,吳桐覺得,她可以有了升華那份設計的積累,可以考慮,提供新的武器儲備。技術總是要推陳出新的,pl-15現在正當用,可以在此基礎上,增加兩樣殺手锏。
擬定方向,吳桐開始調集資料,特別是洲際巡航導彈方面的資料,吳桐在這個方面,不算初學者,但是要多深入,肯定是無法和常年研究在這個陣線上的學者相提并論,想要在現有基礎上做出新的研發,吳桐覺得,她還需要更多的學習。
而導彈家族,除了空空導彈和巡航導彈,還有彈道導彈
現代導彈,已經除了槍炮以外,最主要的武器。從單兵的防空導彈、到反坦克導彈,再到炮射導彈、巡航導彈、彈道導彈,再到戰斗機裝備的空空導彈,艦艇裝備的反艦導彈,可以說,各式各樣的導彈,五花八門,但是總結來說,可以分為兩大類,即是飛航導彈和彈道導彈。
她考慮到的東風系列,就是彈道導彈家族,但是同時,科研工作者在結合巡航導彈的優點,試圖進行有力結合,這是個不錯的路徑,吳桐想要著手,也是預備從這個角度出發,去進行深入探索優化。
飛航導彈和彈道導彈的更多延伸知識,這都是吳桐需要補習的版塊。
依靠空氣噴氣發動機的推力和彈翼的氣動升力,主要以巡航狀態在大氣層內飛行的導彈,成飛航導彈,可從地面、空中、水面或水下發射,攻擊固定目標或活動目標。
既可作為戰術武器,也可作為戰略武器。按作戰使用分為戰略巡航導彈和戰術巡航導彈;按載體不同分為車載巡航導彈、機載巡航導彈、艦(潛)載巡航導彈這些都屬于飛航導彈范圍,
彈道導彈是指在火箭發動機推力作用下按預定程序飛行,關機后按自由拋物體軌跡飛行的導彈。
其飛行彈道一般分為主動段和被動段:主動段,又稱動力飛行段或助推段是導彈在火箭發動機推力和制導系統作用下,從發射點起飛到火箭發動機關機時的飛行路徑;被動段包括自由飛行段和再入段,是導彈按照在主動段終點獲得的給定速度和彈道儀角作慣性飛行,到彈頭起爆的路徑。
洲際彈道導彈,通常射程一般都大于8000公里的遠程彈道式導彈,射程更遠,速度更快,打擊威力更大,但是同樣的,準備工作更復雜,這是重要儲備力量,中華已經擁有,至此,奠定了中華強國崛起的戰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