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兇險的一次,是身為大將軍的林戎險些被匈奴人的大刀砍斷左臂,后來雖即使救治,左邊的胳膊也終究落下了暗傷,不如往常那樣靈活。
轉眼又是一年秋,如今換了新帝,眾人都翹首以盼著,期望過兩月能有好消息傳來。
“圣上,”羅太監捧著茶,敲了敲御書房的門,聽見里面傳來回應后,才小心推門進去,道:“奴才給您送茶和點心來了。”
“嗯,放下吧。”書案后的謝桐頭也不抬地說。
羅太監往前走了幾步,又朝御書房內的另一人行禮:“太傅,您的茶也放這兒了。”
聞端就坐在案旁的軟榻上,手邊放著一摞奏折,正垂眼持筆批折子。
羅太監看也不敢多看,唯恐表現得太過異樣,被謝桐發現。
……這誰能知道,每天夜里的那些奏章,全是太傅大人替圣上批的啊!
謝桐自己晚上不批折子,只在燭火下研究北境的地圖,與駐守邊關的林戎寄信商討治敵之策,剩下那些白日里沒批完的折子,就全給了聞端。
而拿到批示的臣子,也沒有一個人發現,那看似一模一樣的字跡,竟然是出自兩個人之手。
羅太監暗道稀奇。
他隱約記得,初初登基之時,謝桐還因為奏折一事,發過不大不小的脾氣。
現今聞端都能坦然坐在御書房內,在謝桐眼皮子底下“偷梁換柱”,代帝批折子了。
羅太監內心八卦一番,才放下東西,悄然退出去。
“兵部呈報了今年冬各邊境軍隊所需軍晌數,問圣上意見。”
聞端翻開下一封折子,一目十行地掃過內容,出聲道。
謝桐正在地圖上繪制猜想的行軍路線,聞言頭也不抬地說:“太傅拿主意便是。”
聞端放下奏折,語氣不疾不徐:“圣上就不怕臣聯合兵部,虛報軍晌數,實則從中扣下不少糧草,換作他用?”
兵部如今上下還算是聞端的人,如今雖已不會在明面上公然反對謝桐的決議,但背地里也確實有些三心二意,時常偷偷請示聞端的意見。
聽見這句話,謝桐撩了一下長睫,簡短地瞥他一眼,反問:“太傅會嗎?”
聞端唇角不易察覺地勾起,執朱筆在折子上寫下意見,回應道:“自然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