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自己和社會之間的矛盾轉移到了金閣寺和自己之間。燒掉金閣寺,仿佛就能將這個不斷帶給他痛苦的世界也付之一炬。
最終他選擇徹底墮入黑暗,可笑的是在火光沖天的景象中他再次感受到金閣寺那震撼的力量。
大火與金閣寺融為一體,火苗像是有生命一般快速地吞噬掉這座百年的建筑。
那個一直在腦海中揮之不去的金色影子帶著他常年的幻夢一起消逝。
在那一刻金閣寺的美終于能穿透漫長的歲月,成為了永恒,他也獲得解放。
現在的金閣寺是根據圖紙重建的,但是依然能看到昔日的影子,還有那個在原地徘徊、反復自我折磨的年輕人。
俞舟不是很喜歡日本文學,因為那些細膩的文字總帶著物哀的意味,還有他們對于毀滅和悲劇的熱衷。
但是不得不承認很多作者對于人性的刻畫透徹且直白,像是用鋒利的手術刀一般把那些復雜且矛盾的情感一點點剖析出來,還有那些深埋于心底的灰暗想法也被連根拔起,然后暴露在烈日下,讓讀者觀賞那一出出鬧劇,看主人公是如何陷入瘋狂和沉溺在癲狂的愛中無法自拔。
俞舟順著“參路”的牌子往前走,茂密的樹林中出現了一座茅草屋,走近發現是商店,大家都在排隊買御守。
路過一堆石像,很多人在那里扔硬幣,俞舟瞇起眼睛一看,原來中央最大塊的石頭上刻著人像,模樣是閉著眼、盤腿在打坐,面前還擺著一個小碗。
大家都在嘗試把硬幣扔進碗里面,地上已經散落了一堆,銀閃閃的。
俞舟也扔了幾次,可惜都沒進。
正好看到有人投出的硬幣不偏不倚地落入碗底,發出叮叮當當的清脆響聲,大概這能祈望運氣常伴自己左右吧。
前面還有個茶屋,紅傘下很多人坐在那里品茶歇息。
庭院不大,一會就走完了,臨近出口的位置擺著很多小攤子在賣東西。
俞舟一開始也想買點,但是賣點心和抹茶冰淇淋的店都圍了好幾圈,于是就算了。
旅行青蛙
譚怡璇決定把俞舟的備注改成“旅行青蛙”,當然是應俞舟的強烈要求。
俞舟白天去玩,晚上回去后就把拍的照片通通發給譚怡璇,然后兩人就開始煲電話粥。
俞舟在京都玩了幾天,根據網上找的攻略把大部分著名的景點都打卡了一遍,基本都是神社和寺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