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急著謝,這事若是成了,殿下有一個條件。”他道。
宋祺安接話道:“我們只是一群文弱書生,甚至不在朝中任職,手無縛雞之力,若是殿下需要我們與扼鷺監相抗,只怕要讓他失望了。”
大宇朝廷文臣被扼鷺監打壓得勢弱至極,除了龐大的門閥氏族能與之抗衡外,也就只有部分武將還敢發聲,因為西北有大熙時不時的侵擾,皇帝重視武將,扼鷺監也不敢太明目張膽。
這也是當初顧九傾對裴厭辭的建議不置可否的原因。
對于手無寸鐵、沒有多少政治價值的散客文人,他沒必要去爭取這些人的支持。
裴厭辭見他們急于撇清的樣子,莞爾一笑,“你們怎么曉得,自己的力量弱小呢?”
宋祺安怔了怔,抬頭看他,這才發現,眼前之人介于少年與青年之間,與他侄子差不了幾歲,生得修長高挑,清逸俊朗,此刻一笑,濃黑的眸子漾出狡黠的澄亮,又帶著一絲絲難以察覺的危險算計。
他習慣般地皺了皺鼻子,卻嗅不出任何可疑的地方。
心臟卻因為他這抹笑意而鼓鼓作跳,似乎察覺到了危險的靠近,智卻讓他的雙眼離不開裴厭辭的臉龐。
“殿下的條件是甚?”方鴻春追問道。
宋祺安眨眨眼,這才回過神來,忙將視線轉向一邊,耳朵卻在凝神聽著裴厭辭的回答。
“待會試學子都被贖出來,殿下想讓方大儒和宋先生靠自身和書院的影響力,幫殿下在朝中說說話。”裴厭辭漫不經心道,仿佛這只不過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但書院三人和方鴻春不由沉下了臉。
學子苦讀十余年,期間都是與自己的師兄弟一同,很容易形成密友,加上大宇朝中門閥勢大傾軋,留給他們毫無根基的普通人的余地少之又少。所以,自科舉設立幾十年來,朝中逐漸形成同一名師和書院出來的師兄弟在朝中抱團取暖的現象,話語權低,卻也自成一派。
裴厭辭瞄準的就是這一點。
這么多年,出身大儒名院的文臣自然不少,若有他們開口,加上顧九傾在外的仁厚形象,朝中那些人會開始傾向于他。
但他說得太直白了,一下子引起他們的反感。
文人自有風骨在,太子這次出錢救人,他們感念于心,但僅僅因為這個就想脅迫他們,成為供權貴驅遣的傀儡,那壓根不可能。
別人他不知道,宋祺安能因為不喜a
href=https:tags_nanguanchanghtl
tart=_bnk
官場黑暗而放棄探花成績,安心待在青城書院教書,就是不想落得這樣的下場。
“太子眼下潛龍在淵,諸位想想看,越是艱難越顯人心,也越珍惜身邊人,他日一飛沖天,就是爾等飛黃騰達、封侯拜相之時。”裴厭辭還在盡心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