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琦:“我……”
“我知道你要說拿不到也沒關系,但是總要拼一拼不是嗎?高二下學期上完所有新課,考完所有學考,之后就是復習鞏固,”趙曉青可以預見高三將變得更充實忙碌,也更枯燥難頂,但是——“我們一定要對自己有信心。”
趙曉青說完,見他還像剛才那樣看著自己,便問:“我說錯了?”
“沒有。”陳琦目光專注,滿是欣賞。
趙曉青敏感、矛盾,但永遠清醒。
陳琦看見她的傷口在慢慢愈合,為她感到高興,而他也要變得更優秀,才能自信地站在她面前,告訴她自己有多么認真。
夏木陰陰正可人
以前高考都是六月份一錘定生死,這幾年推進改革,新高考除了語數英三門,其他選考科目都有一月和六月兩次考試機會。如此一來,戰線被拉長,壓力似乎得到了消解,但其實大家都清楚,因為兩次取較高的一次作為最終分數,所以但凡節前面的導語和后面的思考題,這些為什么也要背?編教材的時候就表明它們不重要了,為什么要考這些不重要的?難道我要把整本書都給吃了?”
旁邊的同學無奈地笑笑,她卻義憤填膺:“還有按年份記各種第一、歷史上的今天發生了什么事,這些去網上一搜,從前到后從大到小全列得明明白白,我記住一九幾幾年誰放了第一部
電影有個什么用,第一部電影放給我看了嗎?”
“電影的正式誕生是1895年,中國的第一部
電影才是1905年。”周媛媛糾正前桌,“你現在記不住,高考記住了就好。”
“我不是說這道題,我是說我們學的這些到底有什么用。”前桌知道她歷史好,語氣有點沖。
周媛媛沒和前桌繼續爭辯。誰都有情緒不佳的時候,她不必避之不及,也不必火上澆油。她看向趙曉青,剛要開口,老師卻折返叫了趙曉青和另外一個女生去辦公室。
過了幾分鐘,趙曉青回到座位,周媛媛好奇:“老師找你干嗎?”
“還是偏科的事。她說要是我數學再往上提一提就保險了。”趙曉青嘆氣,“可我真提不動。”
周媛媛理解:“說說簡單做到難,老師也是關心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