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從山脈走向與地理位置來看,雅努布地區正處于崗日嘎布以西、喜馬拉山以南的地區,華夏要去雅努布,必須翻越喜馬拉山,只能沿一些狹窄的谷口進入;而迦邏國要進入雅努布地區,卻是一馬平川,只需要沿河而上,道路非常好走。
不解決雅努布地區的交通問題,華夏想要獲得這塊土地的治權,將會面臨永久性的麻煩。
當然,這是以后的事;而當務之急,就是打仗!
……
華夏的強硬聲明,以及此后的調兵譴將,讓米國和熊國等國家大跌眼鏡。因為,華夏此次的表現與歷史上完全不同。
過去,華夏遇到這類問題,一般都會先尋找外交途徑解決,而且很善于忍氣吞聲,西方國家從華夏這一特征上,獲得了十足的利益。
在他們想來,迦邏國占領雅努布地區,最終的結果可能是華夏抗議一陣子之后,然后就會“擱置爭議,維持現狀”,讓迦邏國的占領既成事實。
迦邏國非常有信心打贏這一仗,但米國和熊國卻不這么認為。他們覺得,華夏軍隊雖然裝備不行,現在的軍官們也沒什么戰爭才能,但華夏士兵的素質卻并不低,而且悍不畏死,僅憑這一點,迦邏想要戰勝華夏幾乎就不可能。但是,再考慮到天時地利人和的原因,也未必不能一戰!
只要戰爭一打響,米國和熊國等國家,就可以從中漁翁得利。
當然,這兩個國家為了堅定迦邏國的決心,在華夏的強硬聲明以及開始調兵之后,迅速地與迦邏國簽訂了系列的援助條約,特別是軍備方面,米國又一次性地以政府補貼的方式,向迦邏國出口了120架f-16戰機,而熊國也不甘落后,向迦邏出口了120輛最新式的坦克戰車。
至于常規武器,則更是不在話下,迦邏國想要什么,兩國就向其出口什么,而且都帶有援助性質,也即其價錢最多是成本價罷了。
最奇特的是,倭國也不甘寂寞,與迦邏國簽訂了經濟軍事互助協議,不但免費向迦邏國提供了超過4個師的常規裝備,還提出派遣軍事觀察團前來迦邏軍中觀募學習。當然,名義上是觀募學習,實際上是指導迦邏軍隊打仗。只是,真實情況說出來,對于一個主權國家很沒面子罷了。
至于其他一些國家,包括世界所有的媒體,則不斷地煽風點火,唯恐天下不亂。
面對這種情況,華夏國內也有了不同看法。因為華夏在新政之后,開始允許不同聲音的存在。這幾年因為趙無極的崛起,不同聲音已經消失了很多了,但只是曾經公開過的聲音;而一些潛伏著的人,骨子里已經沒有了脊梁的人,又開始站出來興風作浪。
他們見人就發表演說,指責政府的強硬聲明是與整個文明世界作對,其目的是把華夏帶入萬劫不復的深淵。還有的人公開呼喊著口號,“我們要和平,不要戰爭!”甚至以反戰人士自居。
包括首長在內的華夏高層,要說沒一點壓力那是假的。
這種壓力,其實是與華夏的民族性有關。華夏這個國家,喜歡“大一統”的形式,也喜歡“天下太平”的局面,哪兒有點不同意見,不同看法,就覺得天要塌下來似的。
其實,根本用不著那么緊張。華夏有句俗話,憑生不做虧心事,不怕半夜鬼敲門,只要是真正為民,又擔心什么呢。
首長后世曾評論過某次風波,他說,我們之所以能夠挺過來,是因為我們推行新政已經十年,經濟發展速度加快,老百姓能夠過上相對更好的生活,他們擁護我們。
對于一些人在華夏的表現,趙無極并沒有表示什么。事實上,趙無極對于華夏的內政,一直處于游離于其外的狀態,可以觀察,可以思考,但絕不指手劃腳。
趙無極在華夏做的每一件事,要么與他的身份相符合,要么是應華夏的請求而作,要么是商業動作模式,趙無極絕不可能對其橫加干涉。
當然,現在的趙無極根本沒時間做這些事,他也在調兵譴將。
在距離華夏的“最后通碟”還有24小時,趙無極的5個陸軍營就已經布置到位。西疆和東北一個,高原東線和北線一個,其中一個人暫時放置在邏些,以作全軍的后備軍。也即,趙無極每個方向上只派出了一個營180名士兵。
當然,趙無極也不可能如此輕率。鳶島海軍的六支輕型航母編隊,其中4支也布置到了印度洋海面上,隨時準備對迦邏的空軍基地和海軍基地展開攻擊。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