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幾千年文化中,確實存在著一些不好的方面,譬如這“外寬內忌”就是一例。在趙無極看來,所謂文明社會,就是尊重每一個人,不管這人是華人還是洋人,是大族還是小族,都一視同仁,一碗水端平。
你作為小族,你的經濟發展水平滯后,國家可以通過一定的政策傾斜加快你的發展;但你的落后,絕不是你撒嬌、耍橫的理由!
既然有精神去鬧事,那么,將你家門口的道路修一修,所謂修橋補路,做做善事,總沒問題吧。
如果是在過去的時空,華夏在處理類似問題時,根本就想不到這一招,因為他們總是擔心一些什么東西。其實,華夏有什么好擔心的,太祖時代,全國一盤棋并沒有敢于說什么。此后,放手發展經濟,反而還給了一些人可乘之機,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怪現象。
自古以來,華夏就是禮儀之邦。所謂禮儀之邦,就有一個教會異族懂得禮儀的責任,否則,怎么稱得上禮儀之邦!
……
迦邏國4天時間就向邊境地區增兵20萬以上,距離戰爭的日子越來越近,迦邏人的兵力也越來越多。因為迦邏人同樣得到了情報,華夏也在不不斷地向邊境地區增兵。這與過去華夏只是嘴上說說似乎完全不同。因此,迦邏人在后期還加快了調兵的速度。
得知華夏向邊境地區增兵,自尼巴巴總統以下的迦邏軍政、民眾,不但沒感到害怕,反而還十分興奮。因為,他們發現華夏增兵的速度非常慢,平均一天就兩個團左右,而迦邏增兵的速度卻是平均每天3個師四個師。
難道,迦邏國4師還對付不了華夏2個團?
所以,兵強馬壯的迦邏人沒有害怕的理由;該害怕的,應該是華夏。
當然,迦邏人也知道,此戰,對于迦邏來說也相當于賭國運,不容許輸掉!如果能夠打贏這場戰爭,迦邏就將成為僅次于米國和熊國的軍事強國!當然,迦邏人對于贏得這場戰爭,普遍的看法比較樂觀。
原因到不是他們認為迦邏的軍隊比華夏強很多,而是認為迦邏只比華夏強那么一點點。但是,所謂戰爭,天時地利人和都非常重要。
所謂天時,此時并不利于華夏,因為高原地區正處于天寒地凍之時,沒有高原生活經驗的士兵,很難抵抗這種高原寒冷。
所謂地利,則更是有利于迦邏了。因為華夏的長途奔襲,士兵疲憊,運輸線過長,補給艱難;而迦邏卻是在家門口作戰。
而人和,則是更有利于迦邏國了。米國、熊國等世界主要大國,都表態支持迦邏的正義戰爭,整個西方國家幾乎是一邊倒地譴責華夏的霸權主義。
就在迦邏國準備著,叫囂著時,華夏除了向邊境地區增兵,一個星期以內終于將兩個師運送到了高原,其中東線米林地區一個師,北線的南木加地區一個師。
不過,此時華夏已經完成了戰時調動機制,在此后,每天都會有1個師的兵力到達上述地區。
每天一個師的兵力,包括給養在內,是目前華夏的最大能力。畢竟,高原地區其地理、氣候特征實在太嚴酷,想要再快一點,其付出的成本就會呈幾何級上升。
不過,在這幾天時間內,華夏與趙無極經過反復探討之后,準備借用此次戰爭,順便將高原以及迦邏的問題徹底解決。
要解決迦邏的問題,比解決高原的問題還要容易一些。喜馬拉山之南,就是佛河平原,只要按照趙無極此前治理西北的設想,將喜馬拉山打通,不但可以解決西北氣候問題,同時也就擁有了到達佛河平原的康莊大道。
只是,高原本身的治理非常麻煩,即便趙無極的【神創基地】作為切削工具和運輸工具再厲害,也不可能將高原完全切削成平原,因為這并不符合氣候多樣性、生物多樣性的特點。
高原的基本地形、地貌是要必須要保留的。也因為如此,高原的交通就成了一個麻煩。雖然后世華夏修建了一條鐵路到高原,但并未從根本上解決高原交通落后的現狀。
現在也有幾條公路通到高原,但是,每天泥石流季節、冰雪季節,這些道路就處于時通時不通的狀態。此時,趙無極之所以動用神創號客機調兵,就是因為西川到高原的公路,還在西川境內就已經不通了。
徹底解決高原和迦邏,必須先要解決交通的麻煩。因此,趙無極承諾,一旦戰爭開始,他就使用【神創基地】及其相關設備,“免費”為華夏拓開一條從西川的平原市到邏些并再到佛河平原的高速公路。
高速公路的鋪路類事務,由華夏自己解決。趙無極需要做的,就是在極短的時間內把隧道打通,把沿途大河的橋梁架好,把喜馬拉山切口。
其實,從山脈走向與地理位置來看,雅努布地區正處于崗日嘎布以西、喜馬拉山以南的地區,華夏要去雅努布,必須翻越喜馬拉山,只能沿一些狹窄的谷口進入;而迦邏國要進入雅努布地區,卻是一馬平川,只需要沿河而上,道路非常好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