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趙無極在華夏做的所有事情都拿來曬一曬,就會發現,趙無極在百分之九十九的項目里,都表現出了他對這個國家的熱愛和無私。
而唯一夾帶了一點私心的,就是它的元陽觀。
神創文明,是體內文明與科技文明的混合體,這二者水乳交融,渾然一體。從體內文明看,幾乎所有的修煉法訣都可以帶來修士智商的提高,從而提高修士的科技能力;從科技文明看,任何科技文明成果,幾乎都可以看成是修士手腳能力的物化和“延伸”。
換一句話說,神創文明,你也可以將其看成是修真文明,而它們的科技成果,你完全可以將之理解為是修士煉制的“法寶”,只不過他們的煉制方法上比純粹的修真文明要多一種科技手段。
而與地球現有任何國家體制不同的是,以體內文明為主導的人類聚居體,都有一個“門派”的概念,而“門派”不外涉及到人、財、法、地四大要素。自然,人,人才,永遠都排在“門派”要素的首位。
趙無極在華夏建立元陽觀,就其本質而言,就是一個人才培訓基地,既能培養強大的修士,又能培養高智商的科技人才。
雖然元陽觀的學子和修士,他們最終的就業由學子和修士自己選擇和決定,但元陽觀本身,可不是現代社會的任何大學模式,她的背后是一個復雜而龐大的政治、經濟、軍事以及文化的聯合體。
再加上這個聯合體的先發優勢,因此,其他國家或企業,想要從元陽觀里搶人才,就會變得非常困難。
這種情形,有如現世的米國,以其良好的福利、高額薪水待遇以及寬松的人才環境等,吸引了全世界數量最多的優秀人才。其他國家當然也能聚集人才,但其絕對數量上卻難與和米國匹敵。
趙無極與首長談的,可不只是在鳳山建立一家元陽觀,僅在西川省,趙無極的目標至少是建立10座,而在整個華夏,則會建設200座以上。
當然,這個目標,短時間內根本就無法實現,因為沒有師資。即便采取現代教育與傳統的師帶徒相結合的教育方式,如果招收100名弟子,也至少需要4名“師父”。
鳳山的元陽觀,趙無極將其定位為元陽門的總店,以后元陽門的信徒,都將從這里產生,而傳播元陽文化的師資,同樣會從這里產生。借鑒歷史上蔣校長的經驗,趙無極準備將元陽門的掌門、元陽觀的觀主、總教官等職務全部挑起來。
趙無極將元陽觀的總觀選擇在鳳山的五棵松和大碑石之間,一來這兩個村地廣人稀,山高林密,二來兩村之間正好是斑竹河上游有一條小溪和一片深山峽谷。
趙無極準備以神創文明的技術和自己金丹境的大手法,將這兒打造成一座有山有水、靈氣充溢的修煉圣地,也是趙無極在地球上真正的根據地。
當然,在鳶島,趙無極也會同樣操作,同樣也會設立元陽觀,但趙無極對鳶島的這位,更傾向于將之打造成地球的科技中心。
將元陽觀建在山高林密之地,也符合教育規律和人才成長的需要。后世的學校,多建在經濟繁華和人口密集之地,這實際上是不利于人才培養的。因為世俗的繁華會讓未成年人過早地“涉世”,從而影響他們的學業與成長。
或許教育部門會說,讓學子們更好地接觸社會難道不好嗎?你趙無極把元陽觀建在深山里,只會造成學子們與社會脫節,最終會培養成一個一個的書呆子。
趙無極當然無意指責這個時代的教育部門,但無論任何社會,都不得不承認一個現實,那就是惟有那些能夠專心致志地做某件事情的人,才會成為真正的人才。
過早接觸社會,只會扭曲未成年人的價值觀,社會這個大染缸最終會將這些單純的學子們變成混子、油子、騙子類的人物。而真正該學的,卻一點也沒學到。
趙無極此次到鳳山,就是確定元陽觀的地界。當然,趙無極對元陽觀的占地面積早就有了一個底稿,他完全可以不用到鳳山的,交給手下人就可以完全做好。但是,鳳山是趙無極的起家之地,所以不得不親自來一趟。
這也算是尊崇本心的舉動。
……
有山有水的夢想,并不只在鳳山。鳶島,更是趙無極的根基,因此,趙無極在回到鳶島后便安心地建設起自己有領地。
到了華夏龍年八月,鳶島自治領首期填海工程基本宣告結束。
這時,鳶島自治領的領土包括鳶島(1800平方公里)、海倫島(1731平方公里)、松索羅爾島(2390平方公里)、法娜島(1559平方公里)、安娜島(1647平方公里)等五大島嶼。
以及青龍島(199平方公里)、白虎島(310平方公里)、玄武島(203平方公里)、朱雀島(271平方公里)、麒麟島(101平方公里)等五個小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