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建設屬于基礎設施的重中之重,在趙無極的計劃里,在五年計劃(其實只有4年)結束之后,要實現公路“村村通”,標準不能低于21世紀的“村村通”。
與公路“村村通”相配套的,還有電力“村村通”、電話“村村通”、廣播“村村通”,電視信號覆蓋全鄉80的領域。
此外,鳳山場鎮將啟動新的建設規劃,由現在又破又爛的才200米長的獨街,形成一橫(長400米寬20米)二縱(各長100米寬12米)的街道格局,城鎮常住人口由現在的500余人(不含學生)擴展到5000人,初具現代化小城鎮規模;重新規劃建設農副產品交易市場、畜禽交易市場、菜市場,統一建設鄉自來水廠(現在用的是山泉),統一規劃鄉工業發展園區。
工商業與鄉鎮企業,鳳山鄉將重點發展鳳山酒廠、鳳山中藥廠兩大支柱企業,向外擴張鳳山建筑公司、鳳山豆干合作社,穩步發展其他各大專業合作社,鼓勵供銷社與鄉政府及個人聯合,組建新型商業企業,搞活鳳山商品流通,鼓勵鳳山場鎮居民創辦個體餐旅企業。
鳳山酒廠的目標,87年內將實現銷售收入200萬元,利稅20萬元,90年實現銷售收入2000萬元,利稅300萬元,員工規模超過200人。
鳳山中藥廠的目標,87年實現銷售收入100萬元,利稅5萬元以上,90年實現銷售收入1000萬元,利稅80萬元以上,員工規模超過100人。
鳳山建筑隊今年要完成公司化改造,并實現產值1000萬元以上,利稅30萬元以上;在未來四年內,產值與規模將連年翻番,90年爭取實現產值1億,利稅300萬元以上,員工規模超過300人,技術人員超過100人(建筑公司實際用工要大得多)。
鳳山豆干合作社,以及其他專業合作社,都有相應的發展目標。當這些目標全部實現之后,僅工商業這一塊(含合作社),鳳山鄉的財政就有可能突破1000萬元。
1000萬元,在后世任何一個鄉鎮都是十億、百億產值的數字下,根本就算不了什么。但是,在這個時代,如果真能實現1000萬元的稅利,鳳山本級財政至少可以留用500萬元,在這月工資剛剛過百的時代,很能夠做一點事情。
農業經濟這一塊,趙無極定的方略是:穩定糧食生產,大力發展特色種植業以及特色林果業,鳳山鄉準備成立“鳳山果業合作社”,全力推出“鳳山核桃”、“鳳山板栗”、“鳳山春桃”等品牌;準備成立“鳳山林珍合作社”,推出“鳳山銀耳”、“鳳山木耳”、“鳳山食用菌”等品牌。
“鳳山果業合作社”與“鳳山林珍合作社”,其實是各村專業合作社的聯合體,但前提是各自獨立經營,自負盈虧,互不干涉。一般而言,各村專業合作社,主要任何是組織生產,開發新產品;而鄉一級的合作社則主要負責技術指導以及市場營銷,各吃各的飯,各掙各的錢。
譬如龍王潭山珍合作社,不滿意“鳳山林珍合作社”給的價格,可以不賣給“鳳山林珍合作社”,而轉賣給別人,鳳山鄉黨委政府以及任何人,都不得干涉。
為了避免這一情況的發生,趙無極在制定相關文件時,特別強調了“訂單”一詞,即年初時“鳳山林珍聯合社”給各專業合作社下“訂單”,說好數量、等級與價格;如果到時“鳳山林珍合作社”拒不收購,就要賠償一定村民的損失;而各村合作社也不能因為價格突然高了就不想賣給鄉上,也要承擔違約責任。
當然,各專業合作社也可以去外面尋找“訂單”。
一句話,“訂單”就是合同,是保護雙方利益的有法律效力的合同。至于這個價格定得如何,那就看雙方對市場信息的把握了。
采取這些辦法,賺錢只是趙無極的一個小目的,他最根本的想法,是通過這樣的操作,讓農民懂得市場經濟,懂得經營管理;而懂得市場經濟懂得經營管理的農民,還是傳統的農民嗎?原來那兩畝地,還能夠束縛住他們嗎?
農業經濟的另一塊大頭就是養殖業。除了“野放養豬合作社”外,趙無極鼓勵有養殖能力的農戶,發展專業養殖,爭取每個村形成10戶左右年出欄100頭肥豬的“養豬大戶”,5戶左右年育肥500頭羊的“養羊大戶”,2年出籠10000羽以上的“養雞大戶”。
如果這些目標真能實現,鳳山的農業經濟就不存在任何問題了。
鳳山的農業經濟,糧食是絕對沒有前途的,糧食最大的用處就是要么自己吃,要么做飼料。因為它性價比低,同樣質量的稻谷,要拉到縣城,每斤就比別人要多4分錢運費。那么,鳳山什么東西性價比高呢,那就是180萬畝山林,以及9萬畝耕地。
鳳山的耕地,只有約10分之一能種水稻,其他都是旱田、坡地,畝產量非常低,而且播種、收割成本更高,因此,用來發展林果、山珍或養殖,其用武之處就大了!
到了后世21世紀的一些山區,他們依然受窮,其他因素就不用說了,他們的地方官員或者百姓,可能就沒弄清楚這個土地投入與產出之間的性價比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