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明顯,這些縣太爺們,因為要撈政績,想綁上企業改革這個戰車,但問題來了又沒有多少辦法。
“對啊,無極同志,你是企業改革領導小組的常務副組長,這個責任,你就擔起來吧。大家說,這樣好不好?”胡永生也覺得,這些“頭痛”的事交給趙無極辦最好。
或許,在胡永生看來,企業改革也不應該如此復雜,譬如“股份制”,雖然盧江沒有經驗,但平原正在改啊,派一個學習團去平原取經不就得了。但是,很明顯的是,趙無極的改制,似乎不屑于借鑒別人的經驗,而且趙無極的改制,似乎比平原的改制還要復雜得多。
而這些,也正是包括胡永生在內,想要從中抽身的原因。麻煩的事情由趙無極做吧,俺們,就在側面敲敲邊鼓,總結總結經驗就行了。
其實,在趙無極看來,國有企業即便不引入所謂的外資,也未必就沒有前途。這個,主要取決于政府對企業的管理方式,譬如,如果能真正發揮工人的主人翁地位,讓工人自己選舉廠長,一般面言,要讓企業活出來是沒問題的。譬如,企業的分配制度,在確保基本的按勞分配制度前提下,適度引入其他分配制度,以激勵員工的首創精神和企業的發展,也未必沒有效果。
當然,這個分配制度里,同樣要確定國家和企業的利益邊界。不能企業搞好了,利潤國家全部收走,或者始終堅持所謂的“國家拿大頭”。
諸如此類的問題,如果國家有通盤考慮,華夏的國有企業未必就沒有新生。只是,后世的華夏,終于沒有找到正確的道路,在競爭型行業,大多是民營、外商的天下,而國有企業,只能通過國家政策的扶持,固守幾大壟斷領域,以分食壟斷利潤為生。
這個常委會,趙無極最終成了“清潔員”,來收拾其他人收拾不了的殘局。
次日,趙無極帶著常務副縣長李江林,與理想國際的何廉臣展開關于盧江機械廠的談判。自然,趙無極說什么就是什么,何廉臣原則上都答應了下來。
三天后,關于盧江機械廠引入港資的簽字儀式在縣委會議室舉行。
理想國際投資1388萬米元,全面接管盧江機械廠,占有新組建的“理想國際(盧江)機械公司”53的股份。
理想國際將從國外進口先進設備,將盧江機械公司打造成國內一流、西部領先的大中型機械企業;對原機械廠的員工,理想國際將充分尊重企業員工意見,符合退休規定的,盡快辦理退休手續;不到退休年齡的,理想國際將對員工進行為期三個月的培訓,根據員工培訓成績安排合適的工作。
理想國際將從國風聘請專業的管理團隊對盧江機械公司進行管理;原盧江機械廠總工程師周興厚,將繼續擔任總工程師一職。
這個安排,是趙無極一手促成的。趙無極找周興厚談了一個晚上,在那次談話中,趙無極展示了他雄厚的機械設計知識,以及超前的機械工業理念,并且,趙無極當場向周興厚出示了幾份機械設計草圖,一下子就征服了周興厚這個50年代的機械專業畢業生。
時間進入六月下旬,理想國際的兩大制藥公司選址及相關的談判工作終于全部結束,在與縣委縣政府簽訂相關的投資協議后,理想國際從香城港調來了一個總人數達120人的管理團隊,這120人中,其中三分之一為米國人和歐洲人。
最終,因為與理想國際理念的分歧,盧江想要“合資”的愿望并沒有達成,而是拿到了差不多12億華夏幣的土地出讓金我,讓盧江縣的財政,一下子變得有錢了。
只是,盧江看起來發了一筆財,但在一年之后,力主拿錢的縣長安福林就受到了上級領導的點名批評,因為盧江如果不拿這個12億,再加上為理想國際的配套服務,盧江在“回春堂”項目中,可以占有7的股份,只是,當時盧江要求的股份是12,雙方訴求差距較大。也就是這個7,在一年后,可以讓盧江財政輕松拿到3000萬米金。
不過,理想國際的管理團隊到達盧江之時,趙無極已經離開了盧江,他作為“華夏駐米國青年形象大使”,已經到了京都,正在京都緊鑼密鼓地做著出訪米國的準備。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