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得興致正高的竇世英更是不由分說地拉宋墨在花廳里坐下,打發竇昭:“去,找你舅母玩去!”
竇昭不禁抿了嘴笑,去了舅母處。
“我的兒!”舅母拉著竇昭的手,眼眶里水光閃動,“還是你心疼你表姐。”然后仔細地問起宋炎的事來。
竇昭知道璋如表姐的婚事對趙家很重要,可沒想到她印象中泰山壓頂都能坦然處之的舅母也會有如此大的壓力。
早知道這樣,她就應該早點摻和進來的。
管他上一世如何,這一世能讓舅舅、舅母、表姐們過得歡歡喜喜不就行了!
竇昭汗顏,認真仔細地答著舅母的話。
有小丫鬟進來,道:“舅太太,信我已經交給了高管事,高管事說,今天有點晚,明天一早就派人送到驛站去。”
竇昭奇道:“什么信?”
“給你舅舅寫的信。”舅母笑道,“這么大的事,總得跟他說一聲。”
“西北離這里千里之遙,這一去一來,要到年后了。”竇昭道,“我讓世子幫您想想辦法吧?從兵部走,最多二十天就到了。”
“好!”舅母沒有矯情,丈夫那邊沒有個準信,他們這邊就沒辦法交換庚帖,這眼看著要過年了,宋家伯侄還借住在朋友家,總不能把大家都拖在京都吧?“你跟硯堂說說。”
這點小事,宋墨當然要辦得妥妥帖帖的。
連夜讓兵部把信夾在了給甘肅總兵府的急信里,送往慶陽。
這下子,整個西北都知道趙思的外甥女婿是英國公府的世子了!
這當然是后話。
趙、宋兩家既然有了聯姻的打算,宋與民少不得寫信回去告訴家里人。
衢州有水路,信件來往快一些,宋與民的妻子很快就回了信,問婚事在哪里辦,要不要人幫忙,還夾帶了五十兩銀票過來,說是族里湊給宋炎成親用的。
三喜
宋炎和趙璋如年紀都不小了,既然兩家都有這意思,自然是希望盡早把婚事定下來。
宋與民給妻子回信,說等和趙家交換了庚帖之后,才能商量婚期。不過,今年可能是宋炎在宋家過的最后一個春節了,他們無論如何都會在小年之前趕回衢州的。讓妻子準備準備,好好地過個年。
寫著寫著,他心中涌起淡淡的傷感。
和宋與民的心情截然不同的是趙璋如。
長輩們雖然什么也沒有說,但趙璋如還是從自己貼身的丫鬟那里知道了自己的婚事。既然是竇昭西席先生的侄兒,又在竇家生活了好幾年,趙璋如絲毫不擔心宋炎的人品和相貌,她心中只有“終于要成親了”的釋然和喜悅。
而舅母想著京都的東西又好又便宜,選擇的余地也大,女兒要出嫁了,不如趁著人還在京都,給趙璋如置辦幾件像樣的嫁妝,就托了竇昭陪她一起上街買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