掰扯完之后覺得資料都找了,干脆做個視頻投到b站上吧,b站id是中學的時候隨便起的,叫“老石人”,長大后看著有點招笑也不符合文藝青年的格調,但石含章懶得改了……誰知視頻一發,反響還挺熱烈。
于是他就一直斷斷續續做著這個賬號,不算很用心經營,跟真正的大v是比不了,但可能因為干貨多視頻風格也還算輕松,有一群固定的受眾,流量也一直還行。
只是,譚霏玉到底是怎么知道的?
石含章朋友圈不怎么發東西更不會提到這個號,所以排除譚霏玉從他朋友圈里得知的可能。
他還有一個臺前的身份,是夜這星樂隊的鼓手,這譚霏玉是知道的……但如果只是搜夜這星相關,也是關聯不到“老石人”身上的,他做視頻的時候不露臉,只講話,且沒有提過自己是個樂手,在樂隊里他只打鼓,不怎么講話,從來沒人把他兩個身份聯系到一起過。
說句題外話,他們樂隊停了好幾年沒活動只有主唱獨自爆紅,加上他的鼓手微博號長期長草,其實知道樂隊鼓手石頭的人可能還不如知道老石人的多。
石含章再次發問:“你怎么知道的啊?”不會有讀心術吧。
譚霏玉還是掛著那副笑容,目線從下往上抬:“我搜的呀……不好意思啊。”
石含章呼吸一滯:“呃,沒事的。”
之前不說,是覺得在那個階段提出來容易嚇到石含章,但現在不同,是時候該向對方透露“我對你的事情很感興趣查了你的許多資料”這一訊息了……這是新的餌料。
譚霏玉接著說:“不過也是巧合啦,那天你說蘇聯音樂的時候,我好奇就搜了一下,然后看到這個id點進去聽了一下,感覺應該是你。”
加上這些補充說明,是為了不顯得用力過猛——雖然是我搜的,但也只是巧合。
沒有半句虛言,不過說話的語序和材料怎么編排是有講究的,如果先說后半句,可能就無法達到讓對方心跳停一拍的效果。
出電梯,在走廊里拐來拐去,找到他們的房間,先敲了敲門再刷門卡。石含章抓了抓頭發:“晚點我們研究一下這個街采具體怎么做……”
行李箱放好,狗噠噠噠地跑進屋,石含章又說:“其實我覺得你這個策略可能真有點用,我現在就覺得我是一個被你選中的讀者,好像真的很有義務幫這本書做推廣。”
譚霏玉伸出手,石含章和他輕輕擊掌。
“哦對了,”石含章再次抓了抓頭發,摸了摸鼻子,很忙亂的樣子,“其實我好像比你小幾個月……我沒別的意思,就是你叫我哥我會感覺我在占你便宜。”
譚霏玉又笑:“我知道呀。”
石含章:“……?”
譚霏玉:“我都說我搜過你的資料了,當然知道你的生日。”
石含章:“我還以為是我長得老。”
不過光看臉,譚霏玉看起來的確更顯小一些,之前他在社里帶新人,兩人一起在印刷展上看紙樣,跟紙商交換聯系方的時候對方說一開始以為譚霏玉才是實習生,直到他說話了才知道哪個是更懂行的。
“瞎說什么呢……哥是一種感覺,”譚霏玉問,“還是你不喜歡被這樣叫?”
石含章:“還好吧。”
譚霏玉蹬鼻子上臉:“哥——”
噢。石含章耳朵紅了,開始轉移話題:“等一下我喂完狗我們也出去找吃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