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文官圈子小,此晏府,就是晏元昭父親出身的晏府,卻與晏元昭關系說遠不遠,說近不近。
沈宜棠攀著宋蓁多問了兩句,宋蓁解釋,“明昌長公主當年和晏老爺子鬧那一通,結下梁子。偏偏這份親,還做成了。后長公主和駙馬開府另住,不愿駙馬與晏府多走動,再后來駙馬去世,長公主緊抓著兒子不松手,與晏府關系就更僵了。算起來,晏御史還是晏府嫡系一脈呢,晏家同輩里,沒比他更有出息的子弟了?!?/p>
沈宜棠嗑瓜子,“公主還挺記仇的?!?/p>
宋蓁笑,“可不能妄議?!?/p>
沈宜棠心道,你都妄議多少了,還說我。
“阿嫂,我那天去見兄長,在書房不小心瞥到父親藏書里有本琴譜,上面寫著晏御史的名字。”
前日沈宣與小妹一敘,回房后郁郁整晚,宋蓁以為兄妹倆有心結,但見沈宜棠大方提起此事,不由怔了一瞬,繼而懵然,“父親愛聽琴曲不假,但怎會藏有小輩的書,你莫不是看錯了。”
“有可能,或者是同名同姓的其他人。”沈宜棠裝作隨意地問,“阿嫂,那晏御史擅琴嗎?”
“不知道。但晏駙馬妙于音律,人盡皆知,做兒子的會彈琴也不稀奇?!?/p>
宋蓁對晏元昭談興不大,轉而津津樂道晏父,“晏駙馬風采絕世,琴音無雙,據說他擅奏《清梧曲》,能使梧葉感落,鳳凰引鳴,當年他的琴聲一起,我家姊姊們會立刻跑出房貼墻聽??上彝砩?,無緣聽他彈奏。”
沈宜棠驚訝,“他琴聲的穿透力也太強了吧,各府的姑娘都跑出來聽?怪不得能彈落樹葉子?!?/p>
宋蓁笑道:“忘了和你說,我家和晏府是鄰居,一墻之隔,所以近水樓臺先得月?!?/p>
探郎君“我的心上人在隔壁,我想去看……
宋家嫁女,府里張燈結彩,滿目喜色。各房姑嫂姊妹湊在一起,環佩綾羅,嘰嘰喳喳,好不熱鬧。
宋蓁擔心沈宜棠怕生,可小姑子一進小娘子堆里,如魚得水,翹著嘴角和人稱姊道妹,在晏家郎君來接人時鬧得尤其歡。
新郎想接到新嫁娘,先要接受新娘姑嫂的盤問考驗,此為下婿。
一眾宋氏女把宋家新女婿詰問得滿頭是汗,沈宜棠妙語連珠,在旁幫腔。
作催妝詩,不僅新郎要作,沈宜棠帶頭起哄儐相也要作。
“說好的一步一詠,你怎么從正門過來才詠了兩句,你飛來的?”
“你這詩連韻都不押,算得上
詩?王三都作得比你好……什么?你問王三是誰,王三是給我們府上送菜的老翁頭!”
郎君們面紅耳赤,苦不堪言,宋家姊妹舉袖掩笑,歡聲繞梁。
一位宋氏女悄悄問:“這是幾房的姊妹,這么會說話?”
另一位宋氏女道:“不知道啊,不是你們三房的么?”
又一位宋氏女道:“管她幾房的呢,就這樣下婿才夠味兒!”
也虧得宋蓁待在內帷陪新娘,聽不清外頭情形,沈宜棠才有膽子淺淺暴露一下自己本性。
晏府迎親隊伍將新娘接走,繞坊轉了一圈,送進比鄰而居的晏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