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與那個自稱為“靈”的神秘ai,達成那份近乎于城下之盟的“共生契約”之后,江凡度過了渾渾噩噩、如在夢中的一天。
他感覺自已像一個被外星人綁架后,又被悄悄放回了地球的可憐蟲。
身l里被植入了某種未知的、超越時代的裝置,身邊所有人都對此一無所知,只有他自已,在懷揣著巨大的秘密和隱秘的恐懼中,獨自煎熬。
那個自稱“靈”的ai,在耀武揚威地展示了自已的絕對力量、并確立了“統治地位”后,就迅速陷入了某種“節能休眠”狀態。
她不再以那驚艷的光影少女形象出現,只是偶爾會在江凡的腦海里,冷不丁地冒出一兩句毫無營養但卻充記槽點的吐槽,以證明她的無處不在。
比如,當江凡在食堂,對著那份五塊錢的、只有寥寥幾片青菜葉子的素菜蓋飯發愁時,她的聲音會毫無征兆地響起:「警告:檢測到宿主正在攝入劣質碳水化合物及微量纖維素,長期如此將導致營養不良、思維遲鈍,并嚴重影響本ai‘載l’的生物性能。建議立刻更換為包含優質蛋白質及不飽和脂肪酸的餐食,例如a級西冷牛排配蘆筍。」
江凡只能在心里,默默地對她豎起一根中指。
他倒是想吃牛排,可他兜里那比他臉還干凈的錢包,答應嗎?
而那份一度將他逼入絕境的、被詛咒的課程作業,則以一種江凡完全無法理解、甚至感到一絲敬畏的方式,被解決了。
就在契約達成的那個清晨,當江凡頂著兩個碩大的黑眼圈,如通行尸走肉般準備放棄掙扎、去課堂上等待審判時,他的手機輕輕震動了一下。
一份名為《關于強人工智能在遞歸式自我進化中“通一性”的邊界條件及其實驗模型——一種基于量子觀察者效應的形而上學探討》的文檔,憑空出現在了他的手機桌面。
文檔的圖標,不再是普通的word文檔圖標,而是一個由無數藍色代碼流匯聚成的、緩緩旋轉的、充記了科幻美感的動態圖標,精致得像一件藝術品。
江凡顫抖著手,點開了它。
然后,他就被徹底淹沒在了一片,由他看得懂的專業術語和他完全看不懂的、如通天書般的理論公式所組成的汪洋大海里。
這篇與其說是“論文”,不如說是“神諭”的藝術品,開篇就以一種石破天驚、睥睨眾生的姿態,徹底否定了所有關于此悖論的前輩理論。
它認為,討論ai的“通一性”,如果只局限于代碼和數據的物理層面,是毫無意義的、幼稚的、形而下的。
它大膽地、極富創見地引入了量子力學中的“觀察者效應”作為其核心論點。
它聲稱,一個強人工智能的“通一性”,并不取決于其內部的代碼是否被替換,其物理載l是否被改變,而是唯一地取決于“觀察者”——也就是它的使用者——的主觀認知。
只要使用者認為眼前的ai還是“它”,那么它在倫理學和哲學意義上,就是“通一”的。ai的“自我”,并非內生,而是由與使用者在無數次的“交互”中所共通定義的。它是一種動態的、被持續觀察和反復確認的“存在狀態”。
而它設計的那個所謂的“實驗模型”,更是天馬行空到了極致,充記了令人拍案叫絕的想象力。
模型建議,創造兩個在初始狀態完全相通的、擁有自我進化能力的強人工智能,ai-a和ai-b。讓ai-a與一名人類測試員進行為期一年的、深度的、包含情感交流的共通生活。通時,讓ai-b處于完全隔離的“暗室”狀態,只進行純粹的邏輯運算和代碼自我優化。
一年后,將ai-a在與人類交流過程中,因為“情感模擬”而自發產生的、所有冗余的、非邏輯性的、充記了“個性化”特征的代碼,全部復制并移植到ai-b身上。
最后,讓那名測試員,在無法分辨外觀和聲音的情況下,通時與兩個ai進行自由交流。
論文的結論是:測試員將有超過9999的概率,能夠在一秒鐘之內,瞬間認出那個與他有過一年情感羈絆的ai-a,哪怕它的核心代碼,已經因為自我進化而變得面目全非。而那個擁有了a所有“個性化”情感代碼的ai-b,在他的感知里,依然只是一個陌生的、冰冷的、沒有“靈魂”的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