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他們圍在黑板前激烈地討論,粉筆末和爭論聲一起在空氣中飛揚。晚上,實驗室里燈火通明。小張和小李在成堆的穿孔卡片上打著程序代碼,每一個0和1都凝聚著心血。孫宇則拿著烙鐵,在一塊新的驅動板上小心翼翼地焊接,試圖用現有的國產元器件,搭建出那個理想中的階梯波發生器。錢浩則把各種傳感器安裝在實驗電機上,一遍遍地記錄著它在舊驅動模式下的“不良表現”,為新算法的對比測試準備著基礎數據。
鄭昊就像一個戰地指揮官,在幾個戰場之間來回穿梭。他時而和小張他們討論一個邏輯門電路的優化,時而幫孫宇解決一個元器件的匹配問題,時而又和錢浩分析電機振動的頻譜圖。他的大腦就像一臺超高頻率的計算機,將后世幾十年的技術積累,化作一個個具體的、可執行的解決方案。
后勤部長趙乾,每天晚上都不知道從哪兒弄來熱騰騰的肉包子和稀飯,給這群拼命三郎加餐。
一個星期后的深夜,當小張把最后一張穿孔卡片送入計算機,當孫宇的改造驅動板上亮起代表正常的綠色指示燈時,所有人都知道,決戰的時刻到了。
“明天上午,進行第一次聯合測試!”鄭昊的聲音不大,但充滿了力量。
第二天,815項目組的核心成員,包括秦志、李偉業、劉天柱,全都聚集在了實驗臺前。氣氛莊重得像是在等待衛星發射。劉天柱的表情尤其復雜,他既希望看到奇跡發生,打破僵局,又隱隱有些擔心,如果真的成功了,那將證明自己這半年的努力方向,從一開始就是錯的。
鄭昊親自操作計算機,輸入了測試指令。
“啟動!”
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只見實驗臺上的步進電機,沒有像往常那樣“咔噠”一聲猛地啟動,而是以一種極其安靜、平滑的方式,緩緩地開始轉動。
沒有嘶吼,沒有抖動。
它的轉速越來越快,越來越快,平順得如同一塊正在融化的黃油。很快,它就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轉速,一個在過去只要一接近就會劇烈振動甚至直接停轉的“死亡區域”。
然而,電機依舊在平穩地旋轉著。
錢浩死死地盯著振動儀上的指針,那根指針幾乎紋絲不動,只是在一個極小的范圍內輕微擺動。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加加負載!”李偉業的聲音有些顫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