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三天,鄭昊幾乎沒有離開過招待所。他把房間變成了一個臨時的技術研究室,桌上擺滿了紙張、圖表和各種計算草稿。
王廠長很支持鄭昊,按鄭昊的請求特意從廠里的技術資料室借來了一些農(nóng)業(yè)和氣象方面的資料。張科長也幫忙從氣象站找來了當?shù)亟鼛啄甑臍夂驍?shù)據(jù)。
"鄭師傅,你這是在搞什么?"張科長看著滿桌子的資料,"比我們設計機器還要復雜。"
"沒辦法,他們質(zhì)疑的每一個問題,我都得用數(shù)據(jù)來回答。"鄭昊頭也不抬地說著,手里的筆不停地計算著什么。
鄭昊重新設計了大棚的保溫系統(tǒng)。原來簡單的竹架結構被改進為雙層薄膜設計,中間留有空氣層增強保溫效果。他還設計了簡易的通風系統(tǒng)和排水系統(tǒng)。
最復雜的是溫度計算。鄭昊根據(jù)當?shù)氐臍庀髷?shù)據(jù),逐月分析了冬季的日照時間、平均溫度和最低溫度,然后計算大棚內(nèi)的溫度變化曲線。
"這個計算太復雜了。"鄭昊皺著眉頭,"得考慮太陽輻射角度、薄膜透光率、土壤蓄熱能力"
前世的知識在這時候發(fā)揮了巨大作用。雖然他前世并沒有專門研究過農(nóng)業(yè)系統(tǒng),但基本的物理原理是一樣的。
而且前世這時十年后,大棚推廣時,他也參加過相關部件的制作,這這樣憑借著前世積累經(jīng)驗,鄭昊一步步推演出溫度預測。
第二天,王廠長來看鄭昊的進展。
"怎么樣?有把握嗎?"王廠長關心地問。
"基本上沒問題。"鄭昊指著桌上的圖表,"我重新計算了溫度數(shù)據(jù),即使在最冷的時候,大棚內(nèi)的溫度也能保持在5度以上。"
"真的?"王廠長有些驚訝,"那不是比他們預期的要好?"
"關鍵是設計。"鄭昊解釋道,"我改進了保溫結構,還設計了一套簡單的輔助保溫措施。"
"什么措施?"
"夜間在大棚內(nèi)放幾個裝熱水的大缸,利用熱水散熱來提高夜間溫度。"鄭昊撓撓頭,燒煤效果更好,不過太難推進,"這個辦法簡單有效,成本也不高。"
王廠長聽了連連點頭:"這個想法不錯。那種植品種的問題呢?"
"我重新選擇了適合低溫的品種。"鄭昊拿出另一張表格,"蘿卜選擇冬蘿卜,黃瓜暫時不種,改種菠菜和韭菜。"
"為什么改種這些?"
"菠菜和韭菜都比較耐寒,而且生長期短,風險相對較小。"鄭昊解釋,"等第一茬試驗成功了,再考慮種植要求更高的蔬菜。"
第三天上午,鄭昊終于完成了全部的技術方案。厚厚的一摞紙,包括設計圖紙、數(shù)據(jù)計算、種植計劃、風險控制等各個方面。
下午三點,鄭昊在王廠長的帶領下,再次來到市農(nóng)林局。這次不光是李德華和張德全,還來了另外兩個技術人員。
"小鄭,方案準備好了?"李德華開門見山地問。
"準備好了。"鄭昊把厚厚的方案放在桌上,"請各位領導審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