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肱入京,
倭寇已生
正統元年三月初一。
倒春寒峭,凍殺年少。
太液池畔柳條猶僵,尚未吐綠,金水橋邊卻已蹄聲得得,踏破宮苑晨寂。
“都察院右僉都御史于謙,奉召覲見——!”
通傳聲帶著一絲緊繃,在乾清宮外響起。
片刻后,殿門開啟。
一名身著半舊青袍、身形清癯的官員步履沉穩地拾級入殿。
只見他鍛帶束腰,風塵仆仆,唯有一雙眸子精光內蘊,掃視間自帶一股不怒而威的嶙峋氣度。
這正是奉旨起復,總督河南河務的于謙,于廷益。
朱祁鎮坐在鋪著錦褥的短榻上,手里拈著一枚糖漬梅子小口啃著,悄悄打量著階下這位后世上聲名赫赫的“救世能臣”。
就是這個人!
史書中力挽狂瀾的擎天白玉柱!
也是……自己前身親手冤殺的……社稷長城!
此刻一股難以言喻的情緒沖擊著朱祁鎮的心防!
其中有愧疚、痛悔、以及一種近乎灼熱的慶幸。
慶幸蒼天給了他重來的機會,讓自己能親手改寫這千古奇冤!
朱祁鎮強壓下翻涌的心潮,目光貪婪地描摹著眼前這個活生生的于謙。
嚯!真人比畫像還精神!這濃眉大眼的,妥妥的實干派標準臉!
“微臣于謙,叩見陛下。”
他行至御榻前約十步—,一個標準的奏對距離,伏地行稽首大禮,動作干凈利落,竟帶有武人的干脆。
朱祁鎮擺擺小手,稚嫩的嗓音刻意壓得有些沙啞低沉,還帶著點鼻音:“免了免了,快起來。朕今日……嗯,嗓子不爽利,受了點風寒。”
說完他還故意清了清嗓子,顯得很不舒服的樣子。
他目光重新落回在陳安剛剛呈到榻邊小幾上的那份奏折上,裝模作樣地伸手去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