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在祿公公手上,他找了幾個小太監進來,當著圣上的面把畫打開。
這幅婚宴圖,足有兩米長,上面由前往后,詳細記錄了婚宴當天,蘇府前廳到后院的圖鑒。
在上面的人物,都是現場存在過的,相當于有血有肉。
一些大人物,還特意用金粉在上面畫了細節,仔細看能看到他的名字。
白天在陽光下斜著看,晚上拿蠟燭看,都是能看見的。
圣上從龍椅上面走下來,走到這幅婚宴圖的前面,開始微微彎著腰仔細觀摩。
蘇奕則是安安靜靜,規規矩矩的站在一邊。
這幅畫很大程度上體現了縉國的婚俗文化,更是能看出來這個朝代的繁榮與興盛。
上面的人物,高到位極人臣的高官,小到一些跑堂伙計,每個人物都是那么的立體鮮活。
臉上的笑容,肢體動作,惟妙惟肖。
大家的穿著也很好的表達了縉國多文化的服飾特色,貴女們佩戴的釵環首飾,也側面說明了這個朝代的各個工藝上面的先進程度。
還有里面的房屋構造,內外景布置,也能很好的說明縉國的審美,無處不彰顯這是一個大雅的朝代。
這幅畫要是流傳到后世,就是一個活生生的,證明縉朝強大昌盛的證據。
不管多年以后,是否改朝換代,哪怕是時代更迭遞進,這幅畫保存下來,對于考古工作都是很有幫助的。
最重要的一點,也是蘇奕的小心思,圖中有一處布景,是一個種滿芙蓉花樹的院子,盡管芙蓉未綻,在他的筆下,那些芙蓉花也開的正盛。
院落中一紫衣華服少女正在蕩秋千,還能清晰的看清楚,她頭上佩戴的步搖都是芙蓉花的。
這處景致里面,獨獨只有她一人。
圣上一邊觀賞,一邊不住的點頭,發出贊嘆之聲,甚至高興的大笑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