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姜同志的贊美,原本就有點緋紅臉頰的林景軒,這時臉漲得通紅。
“這東西很簡單嗎,我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了技巧,如果姜同志還想再多要兩個的話,我這就回去做,一個小時就能完工!”
“可以嗎?”
按照一家分一兩塊,一會至少要做至少一百多個月餅,一個模具的話,也確實是有點太少了。
林景軒狠狠地點頭,不知為何替姜秋實做事兒,林景軒覺得自己渾身上下充滿了力氣。
即便是看到了什么困難的地方,他也覺得自己可以克服。
姜同志的話就像是一種信念!
“那就麻煩你了,確實一個不太夠,如果方便的話,再幫忙多做上兩三個是最好的!”
“別跟我客氣姜同志,你現(xiàn)在是為了整個村莊做事情,我同樣也是!”
林景軒自豪的直拍胸脯。
“那我就去了,抓緊時間!”
姜秋實笑了笑,林景軒張紅著臉轉(zhuǎn)身就走了。
而這次蘇晨并沒有陪著林景軒,他覺得跟著林景軒去,也只能做一個陪襯。
他必須要做綻放的花朵,讓姜秋實看到他的閃光點。
“我再幫你添點柴火吧!陸隊他去干嘛了?”
蘇晨問到。
姜秋實:“他說他去弄點紅薯,還有南瓜過來,去了有一會兒了,也不知怎么還沒見他回來!”
說話間,姜秋實朝外面看了一眼。
并沒有看到外面任何一個人的身影。
因為苞米地里的活都已經(jīng)干完了,所以書記特意給整村上工的人,還有知青們放了一小天的假。
主要也是為了讓有節(jié)目的同志好好地排練一下。
“柴火應該是夠的,蘇知青,你要是沒有什么事兒干的話,幫我弄一下餡料吧,我想讓每個餡料都團成一個小球的模樣,大概每個控制在二十克左右!”
這時候物資比較匱乏,工具比較簡陋,不像現(xiàn)代有電子秤這些精密儀器,姜秋實還有別的事情要忙,索性她就把這困難的活,教給有學問的人做。
蘇晨想了想,便點頭應了下來。
“沒問題,你就交給我吧!”
傳統(tǒng)的桿秤應該是比較常見的,但精度不高,而那種稱中藥的小桿秤,是可能稱到幾克,二十克的話應該不在話下,不過可能需要仔細操作。
目前所有活都是兩到三個人去分工進行,就連壓月餅的模具,姜秋實都讓林景軒去多做了。
這也就說明他們在趕時間。
如果用傳統(tǒng)的秤桿,一個個去測量,蘇晨覺得大概率覺得,最后大家都是在等他,這可不行。
這么拖后腿的事兒他可不能干,他要的是閃閃發(fā)光。
所以蘇晨靈機一動,對于批量做餡,他覺得可先通過桿秤稱出標準的20克餡料,捏成小球作為模板,再將剩余餡料按模板大小逐一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