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朔兜著手靠在柱子旁,“你去找其他人,衛家廟小。”
主父偃聞言挑了挑眉,佯裝離開,“真的?那我真的走了?”
東方朔梗著脖子,看也不看。
“……”主父偃上前拍了他的肩膀一下,“你也不怕自己扭著脖子,你放心,我知道你在衛家不做主,只是通知你而已。”
“主父偃!”東方朔磨了磨牙,想著以后要將主父偃帶家里去,讓東方白咬他。
……
九月底,衛君孺產下一子,起名東方筠。
衛青傷愈,重新返回朝堂,因為其在馬邑之戰的優秀表現,成為朝堂的新貴。
除了他,主父偃一年升遷四次,初為郎中,之后又升為謁者,然后是中郎,接著又是中大夫,著實讓人眼紅。
就連東方朔也是酸溜溜的,按照這個速度,再過兩年,主父偃真的能壓過他,說不定比他早一日位列九卿。
阿父,你這樣說,老天爺要哭的
元光三年,開年就比較熱鬧,不過熱鬧不在后宮,而是在前朝。
自從太皇太后去世后,劉徹先是擼了太皇太后任命的丞相,換上田蚡,長安不少人就看出來,竇家人順遂日子要沒了。
這兩年,果然如他們所料,竇家以竇嬰為首的人接連失勢,被王家針對的苦不堪言。
即使竇家人向劉徹彈劾田蚡貪婪無度,買官賣官、侵占田產,縱容手下胡作非為,劉徹也充耳不聞。
當年竇家人在朝堂上勢大的時候,過的何嘗不是現在的王家的日子,接著太皇太后一手遮天,竇家那些人同樣貪婪無度、橫行霸道、買官賣官。
他們今日彈劾田蚡的時候,何曾反思過自己往日的行為。
竇家人看清形勢,也漸漸蟄伏。
劉瑤感覺竇家與王家此時差不多快要到賽點了。
她記得竇嬰與田蚡明爭暗斗的爆發點,是灌夫之死,不知道此事何時發生。
時間應該差不多了……
……
三月,萬物復蘇,長安城繁花似錦,沒等劉徹欣賞春日美景,東郡來報,東郡瓠子堤決口,決口改道,從頓丘向東南方奔瀉。
夏季,五月三日。
瓠子堤再次決口,大水流向巨野縣,連通了淮河和泗水,將近十六個郡受水災。
此次黃河兩次決口造成的受災面積巨大,也是大漢土地最肥沃、人口最多的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