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茲爾并非是東羅馬帝國的人,從宗教上他是異教徒,從血統上他算是混血吧。他這樣的人,混得不好就是兩邊都不認可,混得好則可以在兩邊左右逢源,他大概屬于后者。當初斯科特父女人還在君士坦丁堡時,他就是往來于君士坦丁堡內外的商人之一了,在城內也有產業、有住宅。
實際上,當時他和斯科特一家是鄰居來著。
安東尼·斯科特這個關系增加了赫茲爾的動力,所以他先寫了一封信去特魯瓦,然后就采購了一批貨物——他的主要目的是販回玻璃鏡不錯,但空著手去,浪費一次做生意的機會,那就太可惜了!
在貨物的挑選上,他也是花了一番心思的。除了一些西方人向來喜歡的東方特產,香料、掛毯、高級硬肥皂,還有精油這樣較為小眾的商品……精油其實也很受歡迎,但確實不是大多數做東西方貿易的商人會選擇的商品。
之所以赫茲爾會選擇精油,也是聽有人說起,特魯瓦宮廷很喜歡‘香’。當然,這個時代但凡是有那個實力的,大多都喜歡香。重點是,既然特意強調,那就不太可能是普通的喜歡了——其實這也算是‘三人成虎’的典型了,一些消息就是會傳著傳著就走樣。
真正特別喜歡‘香’的顯然只有路易莎,其他人都在正常的喜好區間里。就算大家多少受路易莎的影響,也因為路易莎沒有刻意大力推廣的行動,也沒有超出‘普通喜歡’的程度。
赫茲爾當然不會知道這些,他和他的伙計、貨物在東地中海港口上船,一路來到了瓦松南部港口。不出所料的,他的商品很受歡迎,又因為陸運麻煩,他這個外來者為了避免更多的風險,便在南部港口就賣了多數貨物。
沒有賣的,是每種貨物中最拔尖的部分。尤其是據說特魯瓦宮廷會喜歡的精油,他留下了大部分——他此去要多多仰仗布魯多的領主,就算有安東尼·斯科特大師牽線搭橋,也該有所討好才是。他預備這些東西,部分可以在特魯瓦試試銷路,其他就送到宮廷做禮好了。
就這樣,一路直接取道特魯瓦的赫茲爾,在特魯瓦熱集市時來到了這里。
說實話,赫茲爾原本是無心趕熱集市的,他本身又不是什么批發商人。而且這個時候想也知道,很多來特魯瓦的大商人說不定就會下穿衣鏡的訂單,說不定他就要因此多等待……但沒辦法,他也是抓緊時間出來的,這不就是趕上了么!
既然趕上了,就干脆趁此機會多看看、多逛逛,說不定就有過去沒發現的商機呢!雖然他來特魯瓦的初衷是販運玻璃鏡回去,但如果發現一些其他可以使他大賺一筆的商品,他也是絕不會吝惜金錢的——剛剛在南部港口脫手了大部分貨,再加上帶來的、預備采購玻璃鏡的貨款,他現在可是錢包滿滿。
來到特魯瓦,赫茲爾的
穿越中世紀104
原本還只有玻璃鏡的生意需要得到路易莎的庇護,
現在又加上了一樁精油——如果赫茲爾只是訂個一兩面穿衣鏡、小瓶子幾瓶的精油,那肯定是不需要路易莎的‘庇護’的,直接去訂購就可以了。但他要的量一旦大起來,
還是持續穩定地拿貨,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哪怕玻璃鏡生意、精油生意和路易莎無關,在一片土地上做生意,也是得拜碼頭的!
過去最亂的時候,
商人根本無法指望領主保證自己的安全,事實上那些領主不自己化身匪盜打劫一把就算好樣的了。也是后來一部分領主意識到,
商人來到自己的土地上,
不打劫他們就可以持續收稅(過路錢),那可比一次性的打劫更有利……這樣行商環境才好了一些。
但也不能說現在就有多好了,一道又一道的稅卡,集市上種類繁多的賦稅,還有依舊會出現的路匪,敲詐勒索的地頭蛇……為了省掉其中一部分麻煩,
凡是做大的商人,一般都會向領主購買一個‘保護書’,證明自己是在這位領主的保護下的。這樣有什么事,還能有個說理的地方。
西方有這樣的‘保護書’,東方也有,那主要是發給去朝圣的天主教信徒的。他們要在異教徒的領地內朝圣,安全問題的確讓人揪心,這種時候一份‘保護書’總會讓人得到些許安全感——很多時候也就是‘安全感’了,
因為就算真的出了事,這份‘保護書’能不能起到作用,也是天曉得。
兩天后,
帶著禮物走進布魯多宮廷時,赫茲爾是以挑剔的眼光看待這座在本地人看來,已然十分雄偉的城堡的。相比起東方那些大貴人的華麗住所,這就多有不如了。不過赫茲爾也不是什么都不懂,知道城堡的源頭是軍事堡壘。有這樣的‘血統’在,就很難華美起來。
實際上,城堡當然可以‘華美’,不過那都是再過幾百年的事了,而且也只有少數城堡可以。那時候,經過一系列發展,城堡也有了自己成熟的建筑美學,再加上建筑技術進步等,這才造就了一批堪稱雄偉壯麗,又或者浪漫唯美的城堡。
不過,城堡的底子就是有‘冷硬感’的,所以它的華美也和東方宮殿的華美不同(近東地區),更多了一種莊嚴。
“那兒就是路易莎郡主的‘紅塔’……”安東尼給赫茲爾指了指‘紅塔’方向,又和他大致說了一下要注意的事:“面對路易莎郡主,你盡可以有什么說什么,他是個對宗教,對尊卑,對很多事都很開放的人。當然,一切的前提是你得是善意的,尊重的。”
“如果是惡意的、不尊重的,路易莎郡主能夠感覺到,那就沒法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