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了明崇儼可謂帶走了唐高宗李治半條命。
于是唐高宗李治下令嚴查此案,并派出大臣狄仁杰,狄仁杰咱就不在介紹了想必大家都知道他是誰,大名鼎鼎的探案高手。
可奇怪的是辦案一向雷厲風行的狄仁杰對案卻一拖再拖,最終不了了之。】
秦
“扶蘇覺得明崇儼是誰殺的。”秦始皇問公子扶蘇。
“若只從表面看,太子李賢最有動機,畢竟明崇儼動搖了他的太子之位。”公子扶蘇開始分析。
公子扶蘇分析的同時,其他大臣也在心里分析。
自打神跡開始講明朝那些事,秦始皇嬴政便不在眾臣面前觀看神跡,只留公子扶蘇在身邊。
今日算是特殊,秦始皇嬴政在處理政務的時候神跡突然出現,在場是秦始皇嬴政的心腹之臣李斯和蒙恬。
因此秦始皇嬴政沒有避諱二人。
蒙恬點點頭,他贊同公子扶蘇之言,唐太子李賢的確最有動機,但是最有動機的不一定就是兇手。
這就和帶兵打仗一樣,看似對方丟盔卸甲,實則誘敵深入。
一直不語的大臣李斯亦覺的事情沒有那么簡單,若當真是太子李賢殺了明崇儼,那李賢當真不適合當太子。
殺什么明崇儼,若真想稱帝,應該殺對他威脅最大的皇后武則天才是。
“但是唐太子得動機太為明顯,倒顯得有些刻意。”公子扶蘇覺的明崇儼并不是李賢殺的。
“皇后武則天亦有動機,雖然明崇儼是她的心腹,但是明崇儼之死可作為廢太子得導火索,對她而言是件好事。”扶蘇覺的皇后武則天也有可能。
“不過,此陷害意圖太為明顯,從之前的權謀來看,皇后武則天不至于如此。”公子扶蘇又否決了自己的想法。
當真是看誰都覺的事兇手,小看誰又不是兇手。
公子扶蘇看向他家父皇,秦始皇嬴政對公子扶蘇的分析沒發表任何評價,顯然公子扶蘇并沒有說出秦始皇嬴政心中的答案。
【隨著明崇儼之死的不了了之,這件事情也應該告一段落。
但誰成想一年之后,此事卻來了大轉機,忽然水落石出了。
《資治通鑒》是這樣記載的,武則天得知李賢有龍陽之好。于是下來逮捕李賢養的男寵趙道生。
萬萬沒想到趙道生直接供出太子殺害明崇儼之事,于是武則天派人搜查東宮,竟然搜查出百副盔甲。
私藏盔甲可是大事,太子李賢以謀反之罪被廢除流放。】
蜀
阿斗聽的目瞪口呆,事情的發展遠遠超過他的想象,“相父,唐太子是真的造反還是被人陷害?”
阿斗想不明白,明明之前表現的那么好的一個太子,怎么說頹廢就頹廢,說造反就造反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