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斗想不明白,明明之前表現(xiàn)的那么好的一個太子,怎么說頹廢就頹廢,說造反就造反了呢!
【太子李賢再次被廢,唐高宗李治辛辛苦苦培養(yǎng)了五年的太子,又打了水漂。
因此唐高宗李治不得不再次重用皇后武則天,繼續(xù)放權(quán)。】
【趙匡美】:果然論權(quán)術(shù),太子李賢贏不過他娘。
在趙匡美看來,這是一場政治斗爭,而這場斗爭最終勝利者是皇后武則天。
果真是戰(zhàn)場無兄弟,朝堂無父子,不對,是母子。
【的確從表面看的確是皇后武則天贏得了最終勝利,但是在這場政治斗爭中,咱們都仿佛忽略了一個人,一個極其重要的人,唐高宗李治。
在整場權(quán)利斗爭當中,唐高宗李治當真是做了一個看官么?
接下來咱們從唐高宗李治的視角來分析一下皇后武則天和太子李賢的權(quán)利之爭。】
秦
秦始皇嬴政不由點了點頭
,終于講到唐高宗李治的視角。
秦始皇嬴政看了公子扶蘇一眼,這也是為何方才公子扶蘇分析問題時,秦始皇嬴政并未發(fā)表任何評論。
因此公子扶蘇只拘泥于眼前的皇后武則天和太子李賢之爭,卻忽略了背后真正的掌權(quán)人,唐高宗李治。
正如神跡所述,皇后武則天的權(quán)利都來源于唐高宗李治,那這場權(quán)利之爭中他豈能獨善其身呢。
公子扶蘇一副慚愧模樣,自己還是太年輕思慮不周,只顧著眼前明面上的事情,卻忽略了最核心的人物……
宋
聽神跡提到唐高宗李治,趙匡胤心中不由感嘆,神跡不愧是神跡,思考問題的角度總特立獨行,讓人眼前一亮。
【咱們首先從唐高宗李治的立場來分析,剛開始立李賢為太子時,唐高宗李治自然是站在李賢這邊。】
天幕中出現(xiàn)三個卡通小人,分別之站在最左邊的皇后武則天,站在中間的唐高宗李治還有站在最右邊的太子李賢。
開局的時候唐高宗李治是站在太子李賢的身邊。
【從他給太子李賢的班底就能看出,
不但是原太子的班底,還全是反對武則天之人。
并且在李賢寫注釋后漢書時,唐高宗李治完全現(xiàn)在李賢一方。
但是唐高宗李治當真全心全意支持太子李賢么?】
天幕中久違的出現(xiàn)了互動選項,一個否一個是。
秦始皇嬴政還有漢武帝劉徹、宋太祖趙匡胤三人絲毫沒有猶豫的選了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