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唐肅宗李亨覺的李倓殺的對,這樣的佞臣早該死了。
唐肅宗長長嘆了一口氣,太宗說的對,自己這樣的人的確不配為帝,自己壓根就沒那個本事力挽狂瀾,光復大唐。
唐肅宗李亨看向自己兩個兒子,他有點糾結,到底是把皇位傳給太子李豫還是三皇子李倓?
太子一直表現的不錯,但三皇子李倓卻有小太宗之稱
。
唐肅宗李亨的眼神在兩個兒子間來回搖擺,拿不定主意。
【唐肅宗李亨駕崩后,李輔國擁護太子李豫登基,而李輔國自認為自己擁護新君有功,加上他在朝堂的勢力本就龐大,于是更加目中無人。
他甚至對唐代宗李豫道,你就好好待在宮里,外面的大事都由他負責。】
天幕中出現卡通李輔國,頭上幾個大字,“聽我的!都聽我的!”
【面對如此囂張的李輔國,即便唐代宗李豫想重用郭子儀也不可,誰讓李輔國和程元振忌憚郭子儀呢。
無奈之下,唐代宗李豫只能先向李輔國妥協,罷免了郭子儀。】
聽到這,李豫握緊了拳頭,雖然他知道自己這是權宜之計,但仍舊惱怒自己的軟弱。
【隨后唐代宗李豫通過離間宦官李輔國和宦官程元振,利用宦官程元振來打敗李輔國。
怎么說呢,這方法雖然好用,但頗有剛離虎口又進狼窩的感覺。
程元振不負所望,打敗了李輔國,而唐代宗李豫也投桃報李,封程元振為驃騎大將軍、邠國公,讓他統領禁軍。】
“送走一個又來一個,大唐的皇帝還不如咱們大明的奇葩帝王。”朱高煦感嘆。
“當下的無奈之舉罷了。”朱瞻基讀過唐史,對這段歷史很了解,他知道唐代宗接手的是怎樣一個爛攤子。
【762年十月,就是佞臣李輔國死的當月,唐代宗李豫決定對叛軍史朝義發起進攻,平定戰亂。
本來他想讓大將郭子儀率軍,無奈程元振不同意,而大將李光弼正率兵南下平定叛亂。
最后唐代宗讓仆固懷恩擔任主帥,而仆固懷恩也沒讓唐代宗失望,十萬叛軍被殲滅六萬,史朝義的主力軍全軍覆沒……】
恢宏又悲嗆的音樂響起,天幕上的畫卷緩緩展開,鋪滿了整個大唐的天空。
大唐王朝的所有人都看向天幕,包括眾叛軍。
【就如同大明的靖難之役,雖然安史之亂被平定,但損傷卻是大唐的國力。
滿目瘡痍,意義何在?
這場內斗沒有真正的勝利者,但是遭殃的卻是百姓。
回紇軍南下,趁火打劫,把洛陽城掃蕩一空,卻無人阻攔。
763年吐蕃一舉進攻長安,各地藩鎮去打不肯如京,任由吐蕃把長安洗劫一空,屠殺百姓,甚至吐蕃還扶持了傀儡皇帝。
所以,這場內斗的意義何在?】
樂瑤的情緒有點激動,雖然安史之亂平定了,但是對大唐卻是致命的打擊,盛唐不再,此后的大唐只是一個王朝而已。
一聲嘆息后,大唐上空的天幕消失,叛軍和唐軍們聽著天幕的質問,久久不能回神,所以,這場內斗的意義何在?
【方才情緒激動,話題扯的有點遠了,不過既然說道這,咱們就繼續把唐代宗的事情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