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仁從寧波送來急信,有好消息也有壞消息,定海短暫淪陷,但最終又收復,王朝先跟黃斌卿內訌,失敗來投,所部萬余人馬被黃斌卿吞了。
張國柱兵敗而逃,所部幾千人馬被王之仁俘虜收編。
石浦吳凱、海門王相、寧波錢肅樂等已經率兵匯聚定海,王之仁準備迎擊黃斌卿隨時可能的進犯。
這次義陽王所部的入侵寧紹,算是徹底失敗了,不過也算是開啟戰端,接下來兩家是戰是和還不知曉。
紹興那邊也有消息傳來,本來絕望準備殉國的不少朝廷大臣、名士,為朱以海頻頻的勝利而振奮。
原左都御史劉宗周絕食一周后不死了,戎政尚書張國維也從金華趕到紹興前線,還有江南巡撫祁彪佳也在餓了一周后又穿上了大明官袍出來抗清了。
此外嵊縣的前大學士陳盟,以及金華原入閣的朱大典,還有大學士方逢年等眾多大學士、尚書等也都聞訊趕到紹興。
紹興現在很熱鬧,已經有十八支義軍趕到紹興,協助于穎組建錢塘江防線,前高官文士也是一大堆。
現在都張羅著要在紹興為朱以海舉行登基大典,要擁他正式稱帝,以號令剩下的半壁江山。
就在朱以海乘船出海后,張國維、劉宗周、祁彪佳、陳盟、方逢年、宋之普等組成了一個規格極高的迎圣團,來迎他去紹興,結果晚來一步,朱以海已經帶兵出海了。
張國維、劉宗周這群老大學士們氣的胡子亂抖,直接把留守眉山寨的黃宗羲馮京正宸為吏部左侍郎,王思任為禮部侍郎,余煌為兵部侍郎······”
“柯夏卿兼戎政尚書協理京營。”
孫嘉績、熊汝霖、錢肅樂起義有功,均加右僉都御史、兵部侍郎督所部義師。
“劉穆、鄭遵謙、劉光世進封總兵?!?/p>
“于穎加浙江巡撫、黃宗羲為浙江巡按?!?/p>
“王之仁為京營總督、封武寧伯,張名振為浙江總兵,封鎮東伯······”
“張國維總督軍務,督師江上!”
旨意很長,之前在臺州,內閣僅拜了宋之普一人為大學士,陳函輝、柯夏卿是協助,這次則是連宋之普在內,拜了八位大學士。
宋之普這位首擁功臣,是首輔大學士,祁彪佳是次輔,其余皆是輔臣。
張國維這個崇禎朝的十府巡撫、兵部尚書,拜為大學士兼兵部尚書,同時為浙江總督,還特授了督師之銜,統領整個錢塘江防線上的兵馬。
于穎也正式升為了浙江巡撫,提督軍務兼理糧餉。
尚書侍郎等也任命了好幾個。
而對于鄭遵謙、孫嘉績這些各地起義的領軍人物,朱以海也都授以要職重銜,比如孫嘉績、熊汝霖、錢肅樂這幾人原本也都只是五六品致仕官員,這次都是直接授了僉都御史、兵部侍郎的銜,讓他們繼續統領本部,且直接給他們的義軍正式官軍編制和糧餉。
鄭遵謙、劉光世兩人原都只是俠義之士,直接授總兵官,劉穆原是致仕副將,積極響應,還帶兵拿下了富陽,這次也授總兵,且他們三人所率本部,各賜營號,給予兵額糧餉。
接過這道旨意,趕來的這群大佬們都心情復雜。
監國的這個安排算是面面俱到了,宋之普主內閣負責票擬,劉宗周則負責都察院,張國維則是以大學士、總督,督師江上。
朱大典掛大學士銜,負責防守金華。
于穎也升為浙江巡撫。
總之文武內外,各有安排。
雖然也有人覺得宋之普不論是資歷還是能力,都不足以做這內閣首輔,但這位是首義功臣,跟陳函輝、柯夏卿二人一樣,他們兩人原本職位資歷更低,但這次也都拜大學士入閣,甚至如陳函輝還兼任吏部尚書,柯夏卿還兼任戎政尚書、協理京營,都是極實權要職。
甚至如鄭遵謙原只是個秀才,這次直接就拜總兵官了,劉光世也只是個游俠,也一樣直接拜總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