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百姓聽說這里在施粥,窮困百姓于是來此要飯來了。
面對著這些百姓,朱以海下令燉馬肉粥分給大家。
寨中,朱以海、張名振、黃宗羲等共聚一堂,商議著戰(zhàn)后事宜。
“臣已按殿下旨意,派人去紹興提醒于公等,提防韃虜?shù)娜笋R潛過江來襲擊,應當會有準備。”
朱以海問,“王總督那邊有消息傳回來嗎?”
“暫時還沒,不過陳梧已死,定海諸地皆有兵馬留守,當無問題。”
“小心總無大礙。”
朱以海對舟山的黃斌卿始終不放心,但現(xiàn)在又暫時沒精力跑去海上打這家伙。
“殿下仍打算去寧海嗎?”
“嗯,原計劃不變,稍事休整后,便北渡寧海。”
“殿下,臣請殿下再做考慮,不如由張總鎮(zhèn)去寧海救援,殿下去紹興。殿下臺州舉義以來,一直奔走在外,行在都無人總領。如今局面打開,正需要殿下親自坐鎮(zhèn)啊。”黃宗羲認為朱以海有些不務正業(yè),堂堂監(jiān)國,你就應當坐鎮(zhèn)后方,管理中央。
哪有天天打著個旗手營總兵朱武的旗號在外面跑的,這既危險,且也疏忽了朝政。
可朱以海卻沒理會,他有他的想法。
大明自土木堡之變后,基本上就完全淪為了一個文官朝廷,士大夫各方面把持了朝政,大明失去了武人集團的平衡朝堂后,皇帝也幾乎淪為了吉祥物。
后來的嘉靖也好、萬歷也罷,雖然有心想要作為,但依然很難抗衡已經(jīng)一家獨大的文官勢力,最后他們能做的也不過是通過啟用宦官集團,利用廠衛(wèi)來敲打敲打士大夫官僚集團。
可成效一般,皇帝始終是被文官集團bangjia了的。
到了崇禎時,一即位就先滅了魏忠賢,干翻了廠衛(wèi),東林黨人自然是人人稱頌,其實自己把自己的路堵死了。
身邊可謂是連個真正能用的人都沒有了。
折騰了十幾年,不管他任命罷免了多少個首輔、大學士,也不管他殺了多少督師、總兵官,但都改變不了一個事實,崇禎朝早就完全淪為了文官士大夫集團把控了。
殺一個首輔,換一個上來仍然是這個利益集團的人,殺一個督師也好,殺一個總兵也罷,國家的大政方針,沒有半點更改。
所以崇禎越折騰,國家越衰弱,朝廷越危急。
財政崩潰,軍隊崩潰,從頭到腳,徹底的爛了。
朱以海算是一個旁觀者。
他能明白這些,所以他絕不會愿意走那些文官士大夫們希望他走的路,也不愿意走南明弘光、隆武朝那短命天子的路。
弘光和隆武甚至永歷這幾個南明小朝廷,文官士大夫壟斷朝政的局面打破了,但卻又極端到軍閥武將控制朝廷甚至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