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寧望著黃巢的笑容,心中懸著的石頭稍稍落下。
他知道,讓這位曾經(jīng)浴血沙場的領(lǐng)袖真正理解民心的可貴,并非易事。
回到相府,黃寧立刻讓人將新印好的《農(nóng)桑要術(shù)》送往各州,扉頁上特意加了俚人易懂的圖示。
一個月后,雷州傳來捷報,當(dāng)?shù)匕傩沼眯滦薜乃榻喔龋绲鹃L勢喜人。
黃寧拿著奏報入宮時,正撞見尚讓在向黃巢請戰(zhàn)。
“陛下,朱溫在中原擴(kuò)張?zhí)欤舨怀迷绱驂海爻尚母勾蠡迹 鄙凶尩穆曇敉钢乖辍?/p>
黃巢的目光在奏報和尚讓之間游移,最終落在黃寧身上:“相國有何看法?”
“雷州早稻豐收,可解軍糧之憂,”黃寧不急不緩道,“但此時北伐,糧草運輸仍是難題,不如先派人聯(lián)絡(luò)交趾,打通糧道。”
尚讓冷笑:“交趾不過彈丸之地,能供多少糧草?”
“交趾盛產(chǎn)稻米,”黃寧取出早已備好的地圖,“且水路暢通,若能結(jié)盟,糧草可順流而下,直抵廣州。”
黃巢盯著地圖上的紅河古道,沉吟片刻:“依你之策,派誰去合適?”
“寧猛力熟悉南方各族,”黃寧道,“讓他帶著嶺南的珍珠、絲綢去,以示誠意。”
寧猛力接到旨意時,正在寨子里教孩子們射箭。
聽聞要去交趾結(jié)盟,他當(dāng)即放下弓箭,翻出最珍貴的藤甲:“這藤甲刀槍難入,就當(dāng)是給交趾王的見面禮。”
黃寧親自送他到江邊,遞過一封用漢文和占婆文寫的國書:“若遇阻礙,可出示此信。”
寧猛力單膝跪地,接過國書:“丞相放心,猛力定不辱使命。”
船帆升起時,黃寧看到岸邊的俚人吹起了牛角號,那是他們送別勇士的最高禮節(jié)。
寧猛力走后,黃寧開始著手整頓吏治。
他在各州設(shè)立“評理堂”,讓漢人和俚人輪流擔(dān)任堂正,處理民間糾紛。
在桂州的評理堂上,一個漢人貨郎和俚人織工因布匹價格爭執(zhí),堂正竟是個年過六旬的俚人婆婆。
她用半生不熟的漢話道:“貨郎的布織得密,織工的手藝巧,各讓一步,換著用如何?”
貨郎愣了愣,隨即拿出兩匹布,織工則遞過三匹葛布,相視一笑。
這樣的事傳到興王府,黃巢聽后只是淡淡道:“倒省了不少官府的事。”
黃寧卻趁機(jī)進(jìn)言:“百姓自會斷是非,陛下只需定下規(guī)矩,天下自安。”
他讓人將各州評理堂的案例匯編成冊,取名《嶺南輯要》,下發(fā)給各地官吏學(xué)習(xí)。
初夏的一場暴雨,沖垮了梧州通往容州的棧道。
當(dāng)?shù)卮淌芳眻蟪ⅲ埱笈杀鴵屝蕖?/p>
黃寧卻只派了三名文士前往,帶去的不是兵符,而是新繪制的棧道圖紙。
文士們在斷道處召集漢俚百姓,指著圖紙說:“修好棧道,鹽車三日可到容州,布匹十日能抵梧州,大家都能得實惠。”
百姓們看著圖紙上的棧道,又看了看文士帶來的糧食和工具,紛紛拿起鋤頭扁擔(dā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