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們看著圖紙上的棧道,又看了看文士帶來的糧食和工具,紛紛拿起鋤頭扁擔。
沒有士兵督工,沒有官吏呵斥,兩岸百姓自發排班,日夜不休。
短短半月,棧道便修復如初,比預期快了整整十天。
消息傳回興王府,黃巢看著棧道通車的奏報,忽然對身邊的太監說:“傳旨,擢升梧州刺史為桂州團練使?!?/p>
黃寧得知后,特意讓人將百姓們在修棧道時編的歌謠抄錄下來,譜成樂曲,在宮中演奏。
“藤蘿攀峭壁,漢俚共牽繩,”黃巢聽著歌謠,手指不自覺地跟著節拍輕叩案幾,“這歌聲里,倒有幾分力量。”
黃寧躬身道:“這便是民心的力量,比十萬甲兵更可靠?!?/p>
七月流火,廣州港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繁忙。
除了大食、波斯的商船,連遙遠的扶桑國也派來了使團,帶來了硫磺和漆器。
黃寧在市舶司接待使團時,扶桑使者竟能用簡單的漢話背誦《嶺南輯要》里的句子。
“大齊的律法,如日月經天,”使者躬身行禮,“我國愿年年朝貢,互通有無?!?/p>
黃寧將使者帶來的硫磺送往軍器監,又回贈了新研制的曲轅犁:“此物可使畝產增三成,望能造福貴國百姓?!?/p>
使者捧著犁具,感動得熱淚盈眶。
黃巢在皇宮設宴款待使團,席間看著扶桑使者獻上的寶刀,忽然問黃寧:“嶺南之外,還有多少這樣的國度?”
“海闊天空,諸國林立,”黃寧道,“若陛下能以仁德懷柔,嶺南將成為天下貨物的樞紐?!?/p>
黃巢舉杯飲盡,眼中的野心漸漸被思索取代。
秋收時節,黃寧收到了寧猛力從交趾帶回的喜訊——交趾王愿稱臣納貢,每年提供十萬石稻米。
更讓人驚喜的是,寧猛力還帶回了交趾的稻種,據說一年可三熟。
黃寧立刻讓人在廣州城外開辟試驗田,親自帶著農官觀察稻種的生長。
有俚人老農看了稻種,捻著胡須道:“這稻子喜濕,若種在珠江三角洲,定能高產。”
黃寧便請老農擔任試驗田的管事,每月俸祿與州學的先生等同。
老農捧著俸祿,激動得手都在抖:“活了一輩子,從沒見過農人能和先生拿一樣的錢?!?/p>
消息傳開,嶺南的農人紛紛鉆研農技,連孩童都知道“多打糧食,能換功名”。
尚讓見黃巢日益看重農事,心中越發不滿。
他找到幾個對黃寧不滿的漢官,暗中商議:“黃寧只知安撫蠻夷,卻忘了我等中原舊部,若長此以往,我等豈非要屈居俚人之下?”
其中一個姓趙的參軍道:“聽說陛下近來常夢到長安,不如我們趁機進言,說中原百姓盼陛下北伐,收復故都?!?/p>
尚讓覺得此計甚妙,連夜寫了封奏折,列舉了北伐的十大好處。
黃巢看到奏折時,正在看黃寧送來的秋收統計——嶺南各州糧食總產量,已超過他起義前的整個河南道。
他摩挲著奏折上“長安”二字,心中泛起復雜的情緒。
次日朝會上,黃巢將奏折遞給黃寧:“相國看看,尚將軍的提議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