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點一到,第一組選手開始了。
比賽要從色香味三個緯度評分,評分規則很詳細,滿滿一頁紙,盡可能保證了比賽的公平。
但是吃是個主觀的東西,評判少不了主觀意愿。
江棠雪特意留意了一下各位評委的喜好。
這場的評委還是昨天五個人。
昨天回了招待所后,徐東特地把他們喊在一起,做了功課。
五個人都是在廚藝領域耕耘幾十年的老師傅。這次比賽的參賽選手中,就有他們的徒弟。
這五個人可以很大程度的保證了比賽的專業性,可見上級對這次比賽的看重。
初賽的食材有限,沒有具體主題,看選手發揮。這給了參賽選手一定的自由度。
而且五位評委品嘗二十道菜,菜品相似肯定會影響評委判斷。
所以如果想要穩贏,需要有一定的創新性。
江棠雪臉色凝重的看著賽場,聽到了趙宇華的嘟囔聲:“一場比賽二十個,一天三場六十個。評委就是只品嘗就能吃撐。”
食欲是一種欲望,饑餓狀態下,食欲旺盛,味覺短暫性失敏,這就是餓的時候吃什么都感覺很香的原因。而吃飽后,食欲降低,沒有了品嘗的興致。
所以這場比賽,還要盡可能的讓自己的菜先接受品嘗。
“怪不得呢”,江棠雪笑了笑。
“什么?”
趙宇華有些沒明白。
“和省賽賽制不一樣,這場比賽只規定了最長時間,沒有最短時間,這就意味著,先做完有先讓評委打分的權利。這場比賽不僅比廚藝,還比速度。所以菜品創新,做法,時間都需要考慮進去,對功底要求很高。”
趙宇華咂舌,省賽他做的菜品,都是很耗費時間的。
而且有取巧的情況。
現在的賽制下,會影響到他的發揮。
果然國賽就是不一樣。
如江棠雪所料,比賽很激烈。
食材相同,選擇做常見家常菜的人,分數都被壓的很低。
同樣,選擇了復雜菜的,因為耗時耗力,點評放在了最后,分數也收到了一定的壓制。
看了兩組比賽后,江棠雪心里有譜了。
下午三點,轉眼就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