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風心中一動。
1919年的波蘭剛復國不久,蘇波戰爭已箭在弦上。
戴高樂若能參與其中,無疑會積累寶貴的實戰經驗,這對他未來的軍事生涯至關重要。
他沒有立刻接話,只是靜靜聽著。
“去的話,背井離鄉是肯定的,歸期更是遙遙無期,伊莎貝爾和夫人還要在家擔心。”
戴高樂的目光落在女兒身上,滿是不舍:“可要是不去這是戰后難得的實戰機會,能近距離觀察現代戰爭的戰術打法,對我這個軍人來說,是立功晉升、實現軍事抱負的大好時機。”
“我糾結了好幾天,始終拿不定主意。”
瑪麗在一旁輕輕握住戴高樂的手。
眼神里帶著擔憂,卻沒有多說什么。
她知道丈夫對軍事的熱愛,也明白這個機會的重要性。
伊莎貝爾似乎聽懂了父親的糾結,小聲說道:“爸爸,我不想你走但我也不想你不開心。”
“秦先生,您是旁觀者,或許看得更清楚。”
戴高樂揉了揉女兒的頭發,無奈地笑了笑,轉而看向秦風:“如果是您,會怎么選?”
“戴高樂先生,我雖然不懂軍事。”
秦風放下咖啡杯,語氣平靜卻帶著篤定:“但我知道,機會往往只會出現一次。您說這是‘實現軍事抱負的大好時機’,那就說明您內心深處,其實是渴望去的。”
他頓了頓,結合自己所知的歷史,繼續說道:“波蘭如今的局勢特殊,剛復國不久,急需外部軍事支持,您去那里擔任顧問,不僅能積累實戰經驗,還能接觸到不同國家的軍事理念。”
“這些東西,在和平時期的軍營里,很難學到。”
“至于歸期和家人的擔憂,或許可以換個角度想:您這次去,若是能做出成績,未來才能給家人更好的保護,也能在更廣闊的舞臺上,實現您對軍事的理想。”
秦風沒有直接提及歷史上戴高樂赴波蘭的經歷。
卻巧妙地貼合了他的職業追求與長遠發展。
這番話像是一道光,瞬間驅散了戴高樂心中的迷霧。
“您說得對”
戴高樂猛地抬起頭,眼神里閃過一絲清明,之前的糾結漸漸消散:“我一直糾結于眼前的離別,卻忘了長遠的目標。軍人的價值,本就該在需要的地方體現。”
他看向瑪麗,語氣帶著歉意卻又無比堅定:“瑪麗,我想清楚了,我要去波蘭。”
“等我完成任務,一定會盡快回來,到時候,我會給你們更好的生活。”
“我支持你,夏爾。”
瑪麗眼中閃過一絲淚光,卻還是點了點頭:“你放心去,家里有我,我會照顧好伊莎貝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