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大江學(xué)著林書明的樣子,果然比之前好多了。雖然他心里還是不服氣,但不得不承認,林書明確實有兩下子。
編底組在另一個工棚里,二十個婦女圍坐成一圈,手里的篾條上下翻飛。
”秀梅姐,”林書明找到組長四姐,”編底的時候,能不能在中心位置編個記號?”
”記號?”四姐不解。
”對,就像咱們之前編青山兩個字一樣。“林書明說,”這批貨是兩村合作的,可以編個青趙的標記,這樣有特色,客戶也知道產(chǎn)地。”
”這個主意不錯。“四姐點頭,”我試試看。”
她用細篾條在筐底編了”青趙”兩個字,雖然簡單,但很醒目。
編身組人最多,四十個人分成四個小組。這里最熱鬧,婦女們一邊干活一邊聊天,不時傳出笑聲。
”劉嫂子,”林書明對其中一個小組長說,”編身的時候,密度要一致。你看這個,上面密,下面疏,不好看。”
劉嫂子是趙家村的,四十來歲,手很巧:“我知道了,林老板。”
”別叫我老板,“林書明不好意思地說,”叫我小林就行。”
收口組那邊,問題比較大。收口是個細致活,收得不好,整個筐就廢了。
”大山哥,”林書明找到組長趙大山,就是趙大海的四弟,”收口的時候,力道要掌握好。你看這個,收得太緊,篾條都斷了。”
趙大山二十歲出頭,是趙家兄弟里最小的,脾氣也最沖:“我知道了,用不著你教!”
”大山,怎么說話呢!”旁邊的陳老爺子正好經(jīng)過,瞪了他一眼,”人家小林是總負責(zé)人,指出問題是為了大家好。”
趙大山不敢頂撞陳老爺子,嘟囔著說:“知道了。”
裝把手組相對簡單,但也有講究。
”把手要結(jié)實,”林書明對組長說,”但也要美觀。可以用彩色的篾條編花紋,這樣更好看。”
最后是質(zhì)檢包裝組,由大姐林秀蘭負責(zé)。她識字,心細,最適合做這個。
”老八,”大姐拿著一個竹筐,”這個筐底有點松,要返工嗎?”
”要。”林書明毫不猶豫,”質(zhì)量是我們的生命線,有一點瑕疵都不行。”
一天下來,林書明在各個工序間來回奔波,嗓子都喊啞了。每個環(huán)節(jié)的問題他都要過問,每個細節(jié)都要把關(guān)。
傍晚時分,夕陽西下,金色的余暉灑在工棚上。忙碌了一天的人們開始收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