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雜家弟子不敢言語,只是遠遠地凝望著對面道家高臺上的肖逸,眼神竟隱含擔憂之色。
他們雖不敢說,但是心中無比清楚。雜家號稱貫綜百家,但實際也是百家之一而已,根本談不上融合百家。此時,一旦肖逸說出什么驚天之論來,必將雜家推入萬劫不復之地。
雖然這種可能性極其渺茫,但以肖逸今日的表現來并無不可能。
這時,只見肖逸稍定了定神,便開口道:“縱覽天下之道,基本可分為兩類。一為道生,一為道用。道生者,參悟天地規則,凝練出人類的道德和準則。儒名陰陽墨法佛妖等家之道,究其所長,皆屬此道。道用者,則將諸道為我所用,以達到某種目的。鬼家縱橫,即屬后者。”
諸家之主心頭一驚,驚駭地望著肖逸,心道:“此子不簡單!”
諸家弟子根本無法跟上肖逸思路。他們只知自家之道,感到肖逸論述自家之道似乎有理,也就無力提出異議。
肖逸一經開始,便口若懸河,不給眾人過多思考時間,續道:“道先生,而后為用。故而,諸子百家,大多屬于前者。不論其余諸家,單論儒名陰陽墨法佛妖等家?!?/p>
隨之,對各家予以論述,為其定位。
“名家,雖以名實之辯而聞名,但其真正成就在于名學。當今之世,人們隨心所欲,或胡亂起名,或古語亂用,導致善惡不分好壞難辨名不副實,亂象頻現,給后人造成了極強的負面引導。名不正,則天下亂。故而,要改變當今之世,名家應一馬當先,先為世人正名?!?/p>
名家弟子無不點頭認同,沒有絲毫異議。
“陰陽家,可以陰陽之道論證行事之對錯,也可推衍未來之事,為人類指明航向。與其余諸家并無明顯沖突。”
陰陽家亦點了點頭,表示認同。
“治世第一階段以法為主,法家之道應當作為主要統御之術。天下之事,一斷于法。法布于眾,興功懼暴。在此階段,其余諸家都當以法制為前提,在其之下施教?!?/p>
單一掌聲響起,無須去道是那韓離所為。
“除此之外,儒墨佛妖等家,在德教之上頗有不同之處,世人雖認為其道相悖,我卻不以為然。”
此時,眾生個個都聚精會神,側耳傾聽。因為他們知道,聯合百家的難點就在于此。這幾家之道若能并行不悖,聯合百家便不是一句空話。
眾生雖頗有期待,但是心中又十分明白,聯合豈是易事,難度之大一言難盡,根本不可能實現。
肖逸道:“其實,世人以為百家之道相悖,皆是從其各人角度考慮,并未站在一個客觀公正之角度來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其結論自然莫衷一是。而且,世人談起諸家之道時,總希望一家之道可以適用于天下人。天下之大,無奇不有。人生而有別,善惡美丑,聰慧愚笨,形形色色,各不相同。一家之道面對不同之人群,其結果可想而知。正如先前所言,諸家之道根本就不在一個平臺上?!?/p>
肖逸在評論諸家之道時,相關道理已然解釋的十分詳盡。眾生再次聽來,并不陌生,理解甚快。
聽了肖逸這般解釋后,眾生不由一愣,忽然對肖逸產生一種莫名的信任之感。。
本書來自b3434942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