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如同一個人,若是他不斷地向別人借錢,卻從不歸還,那么久而久之,便再也沒有人愿意借錢給他了;寶鈔也是如此,若朝廷不斷地印發寶鈔,卻不給它一個堅實的支撐,那么總有一天,它會徹底失去價值,再也無法被百姓所接受。”
“所以,從現在開始,朝廷必須下定決心,徹底停止無節制地印發寶鈔,只有這樣,才能向天下百姓證明,朝廷正在努力恢復寶鈔的信用,這樣才能為后續寶鈔的改革打下的基礎。”
朱雄英的話音落下。
韓國公李善長、魏國公徐達、信國公湯河等人心中不禁思量起來,他們覺得這個想法太過激進,但又不得不承認,這確實是解決寶鈔問題的唯一辦法。
但,這件事情的難度,不低啊。
想想,就容易讓人望而卻步。
這個時候,韓國公李善長出列,拱了拱手:
“殿下所言極是,但如今我大明朝百廢待興,邊疆戰事不斷,災民需要賑濟,處處都要用錢,若是一下子停了印鈔,朝廷又從何處獲得錢財?”
大明寶鈔確實是個問題。
也確實需要解決。
停止印鈔,也沒問題。
但突然間沒有錢了,正在實行的各種工程、戰事,該怎么辦。
李善長的話,立刻迎來了其他大臣的贊同。
是啊。
無鈔可用,朝廷的開支該如何維系?
若是不能及時撥付軍餉,邊關將士軍心不穩,又該如何是好?
這,是真正大明朝面臨的實際問題。
誰都知道寶鈔問題嚴重。
但大家伙也都清楚,這是沒辦法的事情。
停了印鈔,無異于自斷財路。
朱雄英靜靜地聽著,倒是沒有打斷他們。
有這些擔憂很正常,這也不是大臣們胡亂編造什么亦或者危言聳聽,確實是實實在在的問題。
不過這些問題都是可以解決的。
等到眾人說完,朱雄英聲音響起道:
“停印寶鈔,也并非是讓朝廷就此坐以待斃,我只是建議,停止無節制地印鈔,而非徹底停印。”
“朝廷可規定,每年印鈔的數量,不得超過一個固定的數額,且要公之于眾,讓天下百姓都知道,朝廷正在努力恢復寶鈔的信用。”
“至于朝廷的開支,可以從兩個方面著手。”
“一是開源,我大明朝,地大物博,物產豐饒,朝廷可設立專司,負責海外貿易,從南洋、西洋等地,獲取金銀財寶,以補充國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