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原先還擔憂太子年輕,驟然監(jiān)國,或會舉措失當,如今看來,殿下處事有度,慮事周詳,并無輕率之舉。
待諸般政務逐一議定,眼看朝會將終,殿中氣氛愈顯松快。
一直靜坐太子身側(cè)、仿佛只是旁觀的朱雄英,眼光閃了閃。
感覺時候差不多了。
他忽的站起身,邁著尚顯稚嫩卻異常沉穩(wěn)的步子,行至奉天殿中央,對著御座東側(cè)的朱標,端端正正行了一個大禮,清脆而清晰的童音響徹大殿:
“父王在上,兒臣朱雄英,有本啟奏!”
朱標見狀,微微一怔,隨即被兒子這煞有介事的模樣逗得莞爾。
何事?
你小小年紀,也有本章要奏?
八歲稚童,字識幾何?能奏明何等要務?
文武百官看著朱雄英鄭重其事地立于丹墀之下,亦感新奇有趣,只當是小孩子模仿大人,并未在意,反覺童趣可掬。
“皇長孫殿下心系國事,此乃社稷之福啊,殿下不妨讓皇長孫奏來聽聽。”
“正是,正是!或許皇長孫天資聰穎,別有高見也未可知?”
群臣笑語附和,殿內(nèi)氣氛更顯輕松。
畢竟,一個八歲孩童,能說出什么驚天動地之言?
“好。”
太子朱標素來寬和,對朱雄英更很是溺愛,想了想也就同意了,他含笑點頭,“雄英,你有何事要奏?說來父王與眾卿聽聽。”
見獲準奏事,朱雄英深吸一口氣,稚嫩的面容上浮現(xiàn)出與年齡不符的認真端肅,朗聲道:
“啟稟父王,兒臣觀當今朝局,深感我大明中樞輔弼之制,似有未盡妥善之處!”
此言一出,殿內(nèi)輕松的笑意瞬間凝滯了幾分。
朱雄英不疾不徐,聲音清亮地繼續(xù)道:
“目下所行‘四輔官’之制,權(quán)責不明,運轉(zhuǎn)遲滯,弊竇漸生。皇祖父夙夜憂勤,亦常覺此制未臻至善,難以總攬機要,協(xié)理陰陽。”
他略作停頓,小小的身軀挺得筆直,目光掃過面露驚詫的群臣,最終落回父親臉上,一字一句,清晰無比地拋出驚雷:
“兒臣不才,近日苦思冥想,參酌古今,草擬一制,名曰‘殿閣大學士’,其旨在精選干練之臣,入值禁中,侍從左右,專司顧問、票擬、協(xié)理章奏,以佐君上總攬萬機,通達政令!”
“兒臣愿將此制獻于朝廷,供父王與諸公參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