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燒開,林染沏上菊花茶,一人一杯。
范嘉起身去摸炕面,目露驚喜:炕頭已經熱了,炕尾也能感到熱度。
林染面色淡然:夏日熱得快,冬日可能得燒一個時辰才能熱。
燒了這么久,臥房完全沒煙。
范嘉突然意識到,這個灶燒水熱得快,出的煙也不多。
這灶有何不同?
灶洞大,炭灰邊燒邊落,所以灶洞內氧氣充足,燃燒充分,不費柴,陶釜熱起來還快。
林染當然不會解釋這些,只說:灶洞大些,燒完的炭灰能自己落下去。大人可去我家廚屋看看,灶洞連著外頭的煙囪,煙氣順著走了。
范嘉不關心灶好不好燒,她就是隨口一問。
林春蘭和林秀菊,聽說縣令大人一行都沒吃晚飯,立刻就在廚屋忙活開了。
張弄瓦前天走得急,還沒見識林家的灶有多好燒,興致勃勃的在一旁看著她倆做飯。
吳云山和李翠翠幫著洗菜燒火,柳禾挽著阿娘的胳膊,帶著另一名衙役,回自家說話。
中午辦席留下的羊肉,豬肉和菜蔬不少。林春蘭將吊在井里,留著晚上女兒兒媳餓了煮的豆腐,提上來。
陶罐里之前的鹿肉還剩一些沒吃完。
羊肉燉蘿卜,豬肉燉菜干,鹿肉燉豆腐,油渣燉葵菜。再蒸一鍋全麥粉饃饃,煮個熏肉粟米粥。
這菜色款待縣令大人,拿得出手。
肉都是切好,封在油里的,舀出來直接就能燉菜。
溫水和面,再放在溫水中發酵,饃饃很快也可以蒸了。
吳云山和李翠翠一人燒一口灶,四個燉菜的陶釜一個占一個灶眼。釜里煮粥,釜面放著一沓蒸籠蒸饃饃的大陶釜,再占一個灶眼,還余下一個位置燒水。
張弄瓦連連叫好:云山,回去給我家的廚屋也砌一個這樣的灶。冬日里這樣做飯,又快又省事。飯菜能一起端上桌,都是熱的。
吳云山滿口應下。
飯做好,林秀菊每樣菜挑半碗,再拿四個饃饃,兩碗素米熏肉粥,用竹籃提著,往柳春生家去。
柳禾回來了,柳春生家肯定會做飯。但柳禾是和縣令大人一起來的,是公干,還有另一名衙役呢,她家該送飯食過去。
屋里熱,飯菜就擺在院子里。
范嘉看一眼菜色,不動聲色的說笑:本官今日有口福了。
這是知道她要來,提前準備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