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遠跑過來看熱鬧的村里人,都驚呆了:阿染和阿清要去考科舉!
嘿,這似模像樣的行禮和一問一答,還真挺有讀書人派頭的。
將人請進屋,謝韻儀微笑著問:大人前來,可是想驗證火炕的熱度是否足夠?
范嘉:不錯。
西廂房無雜物,大人請隨草民前去一觀。謝韻儀引著人往前走。
她和阿染住的屋子,可不想不相干的人進去東瞅西看。
阿染是她的無上至寶
從屋里的灶臺,炕面,到墻外的煙囪,范嘉里里外外一邊看一邊問。
然后她親自點燃了西廂房的灶,興致勃勃的往陶釜里添水:我這趟來不算公干,你們也別拘束。
她笑著掃一眼屋里人:阿清和阿染在這陪著就行,其余人都各自忙去吧。
這倆孩子的阿娘阿媽,一看就是木訥老實的,想必也問不出什么話來。
西廂房空蕩蕩的,什么家具都沒有,林春蘭和林秀菊忙從院子里搬了椅子來。
范嘉不嫌熱的坐在灶洞前,給灶洞添柴:四端之心,何解?
林染和謝韻儀:
考校來得猝不及防。
謝韻儀朝林染使眼色。
林染:出自《孟子》,指人性中的仁義禮智
民惟邦本,本固邦寧。
謝韻儀:百姓是國家的根本
今有三人同行,一人先走五百米
林染:第三人三刻鐘后追上第二人,五刻種后追上第一人。
謝韻儀和林染十分有默契。數學題林染答,法令條文謝韻儀答。四書五經中,謝韻儀教過的,林染答;沒教過的,自己答。
范嘉連連點頭:以你倆的學識,若字能過得去,童生試必過,秀才試也能去試試。
秀才試能不能過,關鍵在策問。
范嘉不覺得兩個十五六歲的農家姑娘,能寫好策問。
水燒開,林染沏上菊花茶,一人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