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韻儀:這釜豆腐她不吃了。
五斤黃豆一釜水,用一勺豆腐粉加一碗水拌勻的漿。謝韻儀倒漿水攪拌示范,林染提醒要點,豆腐花這樣就差不多了,放個一炷香的功夫。
差不多讓林家幾人如臨大敵,瞪大了眼,用力讓眼睛和腦子記住,釜中豆腐花的樣子。
每個人感覺的一炷香時間,都不一樣長,不過,問題不大。
時間到,林染指給大家看:結成這樣的塊就行了。
豆花舀進木框,包好麻布,壓上木板和石塊,林染擦擦額頭的汗:半個時辰后就可以切塊了。
林朝霞撓頭,林春蘭摳手指,柳葉和柳花枝齊齊擰眉,王瑤則是緊緊盯著木框。
咋看不難,林染這么一說,她們都覺得再學十遍,也不一定能做好豆腐。
林染這會也覺出,沒有各種計量單位,古代的手藝傳承有多難了。
她講解一次,比做十次豆腐都累!
尤其是對上一雙雙疑惑的眼睛,和多大圈攪和?只能劃圈著攪?比一炷香多點或是少點行不行?塊要結多硬等等這樣的問題時,只覺得腦袋都要炸了。
謝韻儀靈光一閃:我做個沙漏,你們看著沙漏根據經驗,一起商量著來,應該能成。
林染:村里要等黃豆種下,才開始做豆腐。家家戶戶都打算多種黃豆,翻地下種至少得半個月。半個月的時間,咱每天做一釜,怎么也學得差不多了。開頭幾天我也去盯著點。
她倆這么一說,眾人齊齊松了口氣。
林朝霞風風火火的帶著家人去翻地。
林春蘭和林秀菊繼續捶麥子。場院徹底曬干之前不能用石碾子,這會能多捶一點是一點。
她倆這會一點不覺得捶麥子腰酸背痛,累得胳膊都抬不起來辛苦了。
學做豆腐更辛苦!心都是緊的。
是個夜里干活的好地方
豆腐切出來,各家送半塊。
天熱豆腐禁不住放,再想想接下來十五天,家里天天都要吃豆腐,林染送得干脆極了。
晌午,地里干活的人們回來墊口食,歇陰涼。端個碗的功夫,都知道了做豆腐要許多訣竅。
豆子沒泡夠或是泡久了不成,水燙一點或是涼一點不成,漿水多一點或是少一點不成
柳春生想了想,出門走一圈。
幾分鐘后,村里半大不小的孩子,還能干得動的老人,自帶棒槌,來林家輪番咚咚咚打麥子。
林染叫謝韻儀煮豆渣。煮熟的豆渣濾出來,再拿油渣末炒,炒得金黃金黃,滿屋子都是豆香味兒。一人一勺,給捶累了一旁休息的孩子們吃。
老人牙不好,不吃這個,就只喝口涼水。
林家的豆腐,吃了肚里舒坦,她們心里都感謝呢。更別說,林家還要帶大伙賺錢。給林家捶麥子,她們都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