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比如,像他二叔一樣,投身行伍,成為一名光榮的軍人。
但趙衛紅并不想走父親安排的這兩條路。
復讀,意味著趙衛紅家要交八千元的復讀費。
02年的八千元啊!
趙衛紅非常清楚,就算拼著日子不過了,砸鍋賣鐵,他們家也拿不出這八千元,更別提后續還有隨之而來的學費與食宿費。
錢從哪來?
無非就是趙父趙母豁出一張老臉,低三下四的去求那些看了趙家一整個夏天笑話的所謂“親戚。”
至于當兵,也是一個道理。
趙父趙母固然不用求人,但這些年為了供趙衛紅讀書而拉下的饑荒,依舊是壓在這個小家頭頂的一座大山。
只要這些債務,沒有還清。
趙父趙母在親戚們面前,就永遠要矮上一頭。
趙衛紅不想選擇這條在他看來,近乎于“逃避”的道路。
他只想靠自己的能力,盡快把這些債務還清,好讓父母和自己,再也不用去看親戚們的臭臉。
十八歲的少年,將尊嚴視作一切,甚至高過自己的未來與生命。
做出的決定,偏執而又沖動。
可到了南方,一門心思想要賺錢還債的趙衛紅這才發現。
自己視作生命的尊嚴,在金錢面前,狗屁不是。
人這一輩子,通常是在前半生,用尊嚴去換錢和未來。
再在后半生用錢,來換回自己遺失的尊嚴。
可惜。
這個道理,趙衛紅明白的太晚了。
幾經周折后,趙衛紅終于趕在餓死之前,找到了一份縫紉學徒的工作。
春風拂過,南方的服裝業發展的如火如荼,生產出來的服裝不僅遠銷海外,在國內更是供不應求,滋生出了大量相關崗位。
并且高中生的學歷,這時候還是有點作用的,是以讓趙衛紅順利的在幾百人中,脫穎而出。
而他的任務,就是趴在縫紉機前,制作各類衣服。
款式定期更換,根據市場的需求決定,底薪一百,想要賺錢,全靠計件提成。
在來到南方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