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到了第二日,趙瑞徑直來到賬房。從宋魚來到趙家之后,趙家的賬房便由宋魚看管,一來是趙崔氏管不動,二來是趙瑞沒心思管,故而二人從未踏進賬房步,賬房先生們更是對這位趙侍郎一無所知。
一進門,坐在最前頭的張恒先生便站起來問道:“您是?……”
趙海家站在最前頭,叉著腰嚴厲地喝斥道:“放肆,你算什么個東西?這是趙家的家主趙侍郎,還不趕緊行禮!”
賬房先生們一臉懵,隨即被趙海拉扯著給趙瑞行了禮。
才剛行完禮,趙瑞便道:“趙府所轄之地有不少佃戶,近日有佃戶來向我告狀,說入冬前的糧食還沒結賬,是怎么回事?”
一位賬房先生上前回話:“前些日子忙著里整理舊賬,實在沒空。眼下忙完了,少夫人正打算處理此事。”
趙瑞:“胡鬧!那些佃戶們打理的是趙家的產(chǎn)業(yè),既是產(chǎn)業(yè)就該認真對待,那些陳年舊賬什么時候算不是算,非得擋在這事前頭?
你們幾個拿著賬本跟我來,那些佃戶們都把糧食送到門口了,這賬不結不行,今天就給我結了,免得敗壞了趙家的名聲,日后佃戶們都散了,趙家的產(chǎn)業(yè)還如何保得住?”
賬房先生們哪懂這里面的門道?只知道眼下趙家家主趙侍郎生氣了,不得再拖延,于是便拿著賬本跟著趙瑞來到倉庫門前。
才剛到倉庫門前,賬房先生們就發(fā)現(xiàn)一大堆的糧食堆在了門口。一摞一摞跟小山似的,比賬房先生的個頭都要高。
幾位賬房先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面面相覷了許久,終于有一位站出來問:“趙侍郎,這貨物堆積成山,今日要想結清的話,怕是沒法兒清點明白……您看能否寬限幾日,待我們好好將帳對實了再付這錢?”
趙瑞轉過頭來,目光惡狠狠地盯著說話的張方先生:“這家是我說了算!你不過一個賬房先生罷了,能算剛算,不能算今天就給我走人!”
此話一出,賬房先生們都不敢說話了。
趙瑞又道:“這些佃戶都算得上是趙家的老伙計,所種出的糧食也不過那幾樣,你們只需清點包裹的件數(shù)即可,至于過程、抽檢這些就都免了。天寒地凍的,趕緊把賬結了,讓他們好回家歇息。
哦,對了,這些年他們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政府給他們的價遠比別家要高,你們照著管家給的清單去算就對了。”
趙瑞的話讓幾位賬房先生也不知該如何做了……只是如今騎虎難下,他們不得不硬著頭皮往下做。
于是,此后的一個多時辰里,賬房先生們在趙瑞“手把手”的指導下,將這批貨悉數(shù)收進了倉庫,又將把銀子如數(shù)支付了出去。
按照趙瑞的意思,賬房出的銀票須直接給管家,再由管家支付給佃戶。
趙海自然是聽趙瑞的安排,手中的一沓厚厚的銀票支付少量廉價的糧食價格給佃戶后,剩下的便是夾雜在其中的棉麻錦緞的錢。
如此一來,趙瑞便順利地花了賬房的錢買下了棉麻綢緞,并神不知鬼不覺地送進了自家的倉庫。
好一出偷龍轉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