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紅馬不比黑馬高大,馬背上坐兩個人,實在擁擠,她幾乎整個人陷在他懷里。
這個距離,
這么好看的一張臉,她真是要忍不住親上去。
阿棠默嘆口氣,偏了頭道:“你讓我握著韁繩好不好?”
她喜歡馭馬,喜歡將坐騎掌控在手里任意驅使的感覺。不過以晏元昭霸道又古板的性子,大概率不肯讓她來控制韁繩,阿棠并沒報太大希望。
出乎她意料,晏元昭雙手掌上她腰,低聲道了聲好。
阿棠一喜,轉過頭手一提馬韁,朗聲道:“坐穩了——走!”
云銷雨霽,彩徹區明。平緩的山路上,紅馬用勁兒奔跑,耳邊一溜兒云雀啁啾。
阿棠有意騎得飛快,一來彰顯自己騎術高超,二來她發現騎得越快,晏元昭就擁得她越緊。
天氣晴好,騎著馬在山野里撒歡,身后還有一個俊郎君摟著她腰,她不僅沒受委屈,還賺了大大的好處。
阿棠笑瞇了眼。
如晏元昭預估,兩人趕在太陽下山前進了扶陽城。
扶陽本是河東北部不起眼的小城,因一件事而留名大周煌煌史冊。
二十多年前,鐵鶻揮騎南下,入侵河東,以破竹之勢侵吞包括慶州在內的數座城池,卻在攻打扶陽時遇挫。
當時扶陽駐兵以及從前線潰逃過來的士卒合起來不到兩千人,而鐵鶻足有數萬精銳騎兵。雪上加霜的是,指揮兵將的游騎將軍在守城第一日就中箭身亡,無人可接替他號令兵眾。扶陽縣令嚇破了膽,打算帶著家眷棄城逃跑。
鐵鶻人粗蠻嗜血,所過之處燒殺擄掠,無惡不作。扶陽一旦落入他們手里,全城百姓都要遭殃。
風聲鶴唳,人心惶惶之際,忽有一位俠士從天而降,將準備溜之大吉的扶陽縣令扭送回來,勒令他盡忠職守,全力守城,等待援兵到來。
俠士武功高強,大義凜然,守城將士皆愿聽其號令。他組織士卒在城墻上立柵投石,焚火拒敵,夜半親率勇士偷襲敵軍,將士員額不足,就發動城里男丁組成義兵,補充兵力。
在他的鼓舞下,全城軍民精神為之一振,不僅男子少壯義勇守城,連婦孺也拿著斧頭鐮刀,上城墻參與戰斗。
兵民齊心,這個財匱民窮的地方硬是了一個多月,打破了鐵鶻人速攻河東的美夢,撐到裴雄將軍帶兵來救,解困重生。
扶陽由朝廷將官接手后,俠士謝絕將軍一應賞賜,深藏功名,拂衣而去。扶陽人為紀念他的恩德,多以其姓“陸”為新生孩童命名,譬如阿棠與晏元昭吃飯住宿的這家客棧,領他們上樓的伙計就喚作阿陸。
阿陸掩門離開后,阿棠興奮道:“扶陽人強悍擅守,名不虛傳,進城后一路看過來,街上男子剽悍,女子也都個個透著英氣。”
“你還知道扶陽人守城的事?”晏元昭問。
此事當年流傳甚廣,但快三十年過去,早深埋進故紙堆,她非河東人,竟也聽聞過。
“知道呀,我阿娘給我講的呢。她說有個大俠,關鍵時刻挺身而出,帶領全城百姓抗敵。我一直記在心里,這位英雄好漢,為國為民,不求名不求利,是我輩江湖兒女的典范。要不是他,那一城百姓可就慘遭鐵鶻人的毒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