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昊子,你看這個位置對不對?"劉明華指著一個標記點。
鄭昊拿著尺子量了量:"準確,誤差不到1厘米。"
"那就行。"
定位完成后,開始挖拱架基礎。每個拱架需要兩個基礎點,每個基礎點要挖40厘米深的坑。
"為什么要挖這么深?"
"保證穩固。"鄭昊一邊挖一邊解釋,"竹竿插進去以后,還要用石頭和水泥固定。"
"還要用水泥?"村民們有些意外。
"當然要用。"劉明華說,"大棚要承受風雨,基礎必須牢固。"
挖坑的工作分給了十幾個年輕力壯的村民。大家揮舞著鐵鍬,很快就挖出了五十多個坑。
"這土真好挖。"鄭建軍擦著汗說,"昨天翻過了,松軟得很。"
"就是,比平時省力多了。"
挖坑的同時,另一組人開始準備竹竿。眾多曬干的竹竿需要按照長度分類,然后削尖底部,方便插入土中。
"這竹竿真結實。"張木匠用刀削著竹竿底部,"而且很有韌性。"
"咱這邊的毛竹就是好。"孟大爺在旁邊說。
"削尖的時候要小心。"劉明華提醒道,"不能削得太尖,也不能太鈍。太尖容易折斷,太鈍插不進土里。"
"明白了。"
知青點的幾個人也參與進來了。王家祥和李大偉負責搬運竹竿,張國強則幫著測量。
趙順也來了,但是站在人群外面,默默地觀察著。
"老趙,你也來幫忙啊?"王家祥招呼他。
"我就看看。"趙順淡淡地說。
"別光看,來參與一下。"
"算了,人已經夠多了。"趙順搖搖頭,"我不添亂了。"
王家祥還想勸,但趙順已經走開了。
"他怎么了?"李大偉納悶,"昨天他就有些不對勁。"
"不知道,可能有自己的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