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的哭聲一頓,茫然地看著躬身不起的兒子。
盧璘沒有停。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王管事精明的雙眼中,都沒寫出來過,他這個六歲的侄兒,竟然當眾作出了一首“達府”級別的詩?
其他鄉(xiāng)人不是讀書人,能感受到詩里的心意。
但大伯身為讀書人,怎么會不知道這首作品的級別?
這首詩剛一出,文道規(guī)則就已經把這首詩烙印在臨安府一府之地的所有讀書人的腦海里。
一股荒謬絕倫的感覺涌上心頭。
他猛地一拍大腿,像是想到了什么,高聲喊道。
“我想起來了!”
“定然是!定然是我平日在家中溫書,時常引經據典,璘兒耳濡目染,這才有了今日的福至心靈!”
他把所有的功勞,都毫不猶豫地攬在了自己身上。
周圍的鄉(xiāng)鄰聞言,紛紛投來鄙夷的目光。
王管事卻連看都懶得看他一眼。
這位在柳府見慣了風浪的執(zhí)事,此刻心中正掀起萬丈狂瀾。
之前,他還只是猜測,這孩子是個難得的讀書種子。
可現在,他親眼見證了一個奇跡。
一個連蒙學都未曾開始的六歲稚童,竟然能自創(chuàng)經典。
而且,還是一篇“達府”級別的傳世之作。
才氣覆蓋一府之地,這是何等概念?
尋常秀才,皓首窮經,能作出一篇“出縣”的文章,便足以在縣里博得大名。
何止是種子!
這分明是一株已經破土而出,并且綻放出了驚世光華的仙苗!
蒙學未開,便能自創(chuàng)經典。
而且,還是達府級別的經典!
這種事情,別說見了,他聽都沒聽說過!
這樣的神童,只要中途不夭折,別說區(qū)區(qū)一個秀才。
將來封侯拜相,入閣拜相,也并非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