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語氣稚嫩,舉止端正,像極了前世單位里那些慣會人前裝樣子的綠茶孩子。
李時勉翻開書頁,聲音帶著老儒特有的古韻抑揚:“惟十有三祀,王訪于箕子……。”
李時勉這里講的是周武王滅商之后,向賢人箕子請教治國之道,引出“天命有德”的理念。
朱祁鎮表面聽得認真,其實內心早就咂摸。
嘖嘖,這不就是明代的意識形態建設嗎?
果然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
你們強調天命所歸,強調君主德行是統治合法性的根基,順便把“三楊輔政”的現狀也包裝的合理化了。
你們都是“賢臣”,朕是“有德之君”,意思不就是大家都要按劇本來演,誰也別搶戲嗎。
但朱祁鎮臉上并沒有表現出來對此嗤之以鼻,反而面上不時適時露出“恍然”,小腦袋配合著一點一點的,小手還無意識地揉搓著書頁一角,顯得格外“沉浸”。
“先生,”朱祁鎮忽然開口,聲音帶著孩童的清脆和一絲恰到好處的求知欲,打斷了李時勉的闡述,“何謂‘皇極’?”
李時勉的聲音戛然而止,捻須的手指停在半空。
他下意識地抬眼看向聲音來處,臉上有些茫然,仿佛剛被從遙遠的圣賢對話中拉回現實。
待看清是御座上的小皇帝發問后,那點被打斷的本能不適,瞬間轉為驚喜。
陛下肯問,便是向學,那便是自己的教化功績!
他捋須溫言解釋道:“皇極者,君道之大者也。君當持中正之心,行至公至正之政,如北辰居所而眾星拱之,則天下自定。”
“哦……”朱祁鎮拖長了小奶音,似懂非懂地應了一聲,長睫遮掩了思緒,低頭嘩啦翻著書頁,目光落在后面關于“庶征”(雨、晴、暖、寒、風等自然征兆)的章節上。
他小眉頭微蹙,仿佛在努力消化拗口的字音,過了片刻,抬起頭,語氣里帶著孩童式的懵懂思索和試探:
“先生,若以此理推演當今……所謂‘皇極’,是否也可解作……”他頓了頓,似乎在斟酌詞句,小奶音糯軟的,但吐出的字眼卻清如同玉磬敲擊,“……君權雖尊,其本在民?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
滿堂一靜。
李時勉手中的書卷幾乎脫手。
馬愉愕然抬頭,疑是幻聽。
侍立小皇帝身后的陳安也猛地抬起眼皮,又迅速垂下,袖中的手緊握,指甲掐進掌心。
只有那兩個青衣小太監依舊懵懂呆立!
(請)
經筵講庭,呦呦鹿鳴
九歲!開蒙稚子!
從“庶征”直接推出“君權本在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