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在线|黄色在线网站|黄页网站在线观看|黄色在线观看网站中文字幕综合久久久久|五月一区二区久久综合天堂|国

簡書小說

簡書小說>中世紀女領主 > 中世紀女領主 第168節(第2頁)

中世紀女領主 第168節(第2頁)

其實路易莎也知道這年頭的‘大學’和后世的大學根本不是一回事,最明顯的,大學學的科目主要是神學就夠讓路易莎這個現代華夏人無語了。

當然,這也無可指摘,畢竟大學的起源正是一些有遠見的高級神職人員眼見神職人員素質劣化,從而組織的培育神職人員的地方——現在的大學也有教法律、醫學等少數幾類知識的,可神學依舊是占據學生主要精力的‘必修’。

但是,

不管怎么說,相比起出身貴族所以理所當然占據更好的資源,大學的出現就是一個進步!給了這個時代的平民子弟不多,

卻真實存在的向上流動的機會(雖然進大學求學,也需要一定財力支持,最窮苦的底層人無法走上這條向上的路)。

另外,大學別管學的什么,出來的學生普遍是強于沒有大學背景的人的。這也不奇怪,大學說是主要學神學,可能進大學的,本身就算這年代的知識分子了,至少能讀寫拉丁文。而且神學又怎么了呢?中世紀神學就是顯學,就像華夏的儒學一樣,發展到頂峰,早就將很多其他的東西吸納進自己的體系了。

哲學、政治、經濟等方面的東西都有,只看學的人有沒有心思往特定方向鉆研而已。

再加上大學有一些學習過程,這對求學也是一次篩選,考驗他們的學習能力、獨立生活能力——多數大學生都是離家求學的,而這個時代的離家求學和后世可不一樣,求學地往往談不到舒適周全,而通訊條件的惡劣,又讓親友很難及時給出支持。

想想后世學生,哪怕是留子們,也不至于如此吧?但大家還是普遍覺得留子們留學回來,獨立生活能力是得到了極大鍛煉的(當然,特別有錢的留子除外,有錢在地球上任何一個地方都可以生活得很好。根本不需要適應當地,以及獨立生活)。

總之,能夠大學畢業的大學生,不必懷疑,學習能力、知識面、自主性,乃至于抗壓能力,都是此時的佼佼者了。

“殿下是想將西岱建設成為獨一無二的‘大學之城’嗎?”會議結束后休息時,吉娜就笑著說道:“這是很少見的想法呢,而且當地居民可能不會喜歡……當然了,重要的是殿下的決定,只要您決定如此,一切會很順利的。”

搞教育中心、大學城確實少見,知識分子太密集是此時統治者們本能排斥的。更不要說此時的知識分子多數都是神學家,哪怕不是神職人員,也是親教廷的……呵呵,在西方世界的社會體系下,教權和王權可遠沒有看上去那么和諧。

這不只是權力就那么多,從大局的角度,宗教實體會和政治實體競爭。而是具體到個人,這種情況也很常見,還更不可控——主要是神職人員對侵蝕貴族政治權力,乃至王權,是真的很有主觀能動性。

在這里,神職人員并不是扮演了現代人會下意識覺得負面的角色,而是相當勵志的!

這年頭貴族是世襲的,祖祖輩輩是貴族,個人才可能是。這些人含著金湯匙出生,什么都不用做就可以掌握權力,站在社會階級的頂點,享受天然的種種優越,并理所當然地鄙夷自己以下的人。

而神職人員呢,雖說如今也流行起了貴族次子進入教會,但總的來說教會用人還是講究‘英雄不問出處’的。所以是真的有不少教皇、樞機、大主教這樣能與國王平等,甚至隱隱優越的高級神職人員,他們就出身平民之家,父親可能是個農夫、皮匠、馬夫……

現代人會覺得這很勵志,人家是憑能力做到的,一路卷出來,值得敬佩。可在此時,貴族只覺得驚恐——一個父祖輩卑賤無比,自己可以隨意處置,很大可能成長于臭烘烘、豬圈一樣房子里的人,有一天就和自己地位對等,甚至能對自己指手畫腳了?

沖擊、恐懼中隱隱夾雜著生理性厭惡。

而平民出身的神職人員,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地位來自于宗教,來自于教廷,所以對擴大教廷權力有著本能的熱情。這可能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權力欲,也可能是對教廷‘士為知己者死’的狂熱在起作用。當然,更可能是二者兼而有之。

“是的,我希望西岱有更多的大學,不過培養神父的大學就算了,不需要增多。而是可以通過一些引導,讓大學之中教授法律、哲學、醫學、歷史、文學、會計、建筑等知識的學院增加,培養更多有真才實學的青年。”路易莎對培養神父肯定是不感興趣的,她預期建設的學校是牛津劍橋近現代以前的樣子。

大學里會有單獨的神學院,其他學院也會多少有些神學課程,但也僅此而已(神學院與神學課程,在這個年代做教育是無法避免的)。總之,就是向現代大學過渡的形式——路易莎也不能一下就拿出現代大學的模板,那在這個時代是行不通的!

所謂‘領先半步是天才,領先一步是瘋子’,不外如此。

“至于大學生很不安分?這個問題可以通過增強大學的管理解決大半……現在的大學確實太松散了,學生的首要任務是學習,怎么能那樣放任學生們,除了上課什么都不管呢——他們甚至上課都很隨意!”路易莎有些不滿地說。

“而且管理嚴格的話,大學當地居民的怨言也就少大半了吧?”

不管后世大學附近的居民是怎么看待大學生們的(華夏普遍歡迎吧,大學生普遍被認為素質較高,而且大學城在附近,往往意味著商圈繁華且物價較低,這都是好處。不過西方似乎挺討厭大學城在附近的,居民和學校、學校學生常有沖突),至少此時本地居民是真的不喜歡大學生們。

是的,來大學求學的學生會在本地租房、吃飯,活躍了市面,讓一些當地居民有收入,這是看得到的好處。可是這種好處又不是所有人都有的,而且天長日久的好處是很難讓人牢記的!多數時候大家還是更關注大學帶來的麻煩。

血氣方剛、脫離家庭、無人管束的年輕人,這樣的人聚集起來,這在古代社會從來都不是好事!這些年輕人要么憤怒,對很多事不滿,要么沉湎于男歡女愛和酒精,過著醉生夢死的浪蕩日子。而無論是哪一種,都對當地社會風氣有很壞的影響。

“看來殿下是真的很重視這件事,都考慮這么多了。”吉娜聽了路易莎的話,眨了眨眼睛。不過她對‘大學’這件事本身沒太大興趣,并沒有問更多,很快就轉移了話題:“……殿下,我新作了一首詩,朗誦給您聽,好嗎?”

已完結熱門小說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