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你們二人,該如何選?”李豫提問李適和李誦。
“不打。”李適道。
“不打。”李誦的已經和他家父皇一樣。
“為何?”李豫問。
“之前成德之戰大敗,唐軍哪有實力再打。”李純道。
李豫看向李誦,示意讓李誦說說自己的理由。
“如今魏博的政權不穩,那些將士怎么會服氣一個十一歲的孩子,如此必定會發動政權擁立新的將士為節度使。”李誦開始認真的分析。
“若是魏博兵變,就打亂了藩鎮父承子業的規矩,其他藩鎮定會趁機對魏博發難,而造反上位的新魏博節度使最好的選擇就是歸順朝堂。
”
李適聽自家兒子分析的如此透徹,不由驚訝,他的兒子竟然如此厲害?
【這次唐憲宗李純再次聽取了李絳的意見,繼續按兵不動的觀察,反正也同意也不反對田懷諫任命節度使。
最后事情果真和李絳料想的一樣,魏博發生了內亂,田家旁支的田興發動政變奪權,隨后又歸順朝堂!
朝堂不廢一兵一卒就收復了魏博!】
唐憲宗李純看李絳的眼神都不對了,天賜良臣啊!
【隨后唐憲宗李適又聽從李絳的意見開始在邊境屯田。
這次平藩,
李絳可謂是勞苦功高,但是大臣的功勞太高了,總會讓帝王忌憚,何況李絳特別喜歡直言上諫,
和當初的宰相杜黃裳一般。】
唐憲宗李純不知該如何罵自己,
他登基之前明明是希望自己能和太宗一般廣開言路。
好不容易遇到了良臣,
自己如何又良臣不信任……
唐憲宗李純以此為戒,
既然神跡已經警戒自己,自己定不會猜忌良臣,
李絳和白居易等人他都會重用。
他們說話難聽就難聽一些,畢竟都是為了自己好。
【于是唐憲宗李顯又讓在任職的西川節度武元衡入朝,之前武元衡當過宰相。
他和宰相李吉甫一樣都是主張以武力鎮壓藩鎮的強行派,李絳眼看他家陛下調整了宰相班底,自然也知道他家陛下的用意。
于是宰相李絳以足疾為由,